中小企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中,始终是一支重要力量,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一直是各界关注的重点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IT产业已渐渐走进人们生活,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的主流,趋势。这个趋势是不可扭转的。
3月30—31日,由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北大青鸟集团联合主办,被誉为“中小企业决策者思想盛宴”的“2013中国中小企业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成功举办。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主任秦志辉、北京大学校长助理黄桂田分别在开幕仪式上致辞,来自政界、商界和学术界的近200名嘉宾应邀出席。
本次论坛以“稳健成长——在改革中前行”为主题,针对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和多年来一直存在各种现实问题展开了讨论。并且针对企业信息化如何促进企业发展的问题上进行了深入讨论。
中小企业转变传统经营方式
有这样一个事例,在美国呼叫中心,一个训练有素、服务能够持续24小时并且态度保持不变的服务人员,其一个人每个月大概能接待350名客户。调查同时表明,客户询问最多的问题是“银行利率是多少”。这就很荒谬,因为这些简单的问题造成了呼叫中心工作人员的重复劳动,他们本来应该更多地参与解答一些复杂的问题。所以,我们需要把这些简单问题剥离出来,让客户通过网络实现自助服务。结果,这名呼叫中心的工作人员每个月同等条件下能够负责15000名顾客,工作效率提高了45倍。
对于处于传统领域的中小企业,他们的传统的加工业离不开生产和销售,传统的零售业也离不开供、销、存。实施信息化以后,这些关键环节都可以借助信息化去实现,同时企业开展信息化可以派生其他新型的销售手段。例如美国亚马逊书店首先尝试在网上销售图书并获得成功,成为带动全球B2C电子商务发展的风向标。
信息化能够给企业带来新的利益来源,可节约营运中的各项业务成本,并提高工作效率 企业信息化使传统经营方式发生了转变,在利用信息化手段节约成本的同时,企业信息化的应用还给企业内部各个环节上的沟通创造了条件,有助于改变企业内部的低效体制。 如企业实现管理系统信息化后,上级管理者可随时跟踪、监控下级的工作状况,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创新管理需提升协同思维
当前中小企业信息化具有宽广和深刻的内容,其中管理信息化是一个重要方面。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增强企业的管理和技术创新能力,如何制定企业信息化发展战略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何把信息化系统融入日常的管理工作为企业带来效益,是信息化建设者们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中小企业通过信息化建设,应创造出一个集成的办公环境,在真正意义上实现,提高办公效率,使所有的办公人员都处于同一个办公桌面的环境下一起工作,摆脱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实现协同工作与知识管理。
网络平台的建设应规范化、现代化、可扩展化,网络平台是办公平台的基础,应具备,稳定性、及时性、安全性。加速信息流转,节约办公时间 无论您身处总公司还是分公司,无论您们是否在同一间办公室工作。都能让您感觉和同事们在一个办公室工作为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沟通工具,使大家方便快捷进行工作中的交流与讨论,实现企业内部的日常协同办公,使企业的个人与个人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及总部与分部之间形成紧密有机的统一结合。
北京大学创新研究院执行院长,管理科学与工程教授蔡剑在演讲时表示“由于人力资本和投资资本的速度差距,中国已经进入了人力资本的鸿沟。要减小人力资本的鸿沟,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需要创新价值观念。观念的转变最关键的是思维的转变,价值观念的创新源是人的思维。在网络时代,企业的创新管理需要协同创新的思维方式,将批判思维,设计思维,经济思维,美学思维和生命思维五种创新思维相结合,通过这种思维方式实现网络时代企业的创新管理。”
移动信息化让管理触手可及
云计算、移动互联、物联网和社交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正推动企业信息化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这一阶段,社交网络与企业ERP等系统结合,实现企业对非结构化和结构化数据的整合管理;集成了电子商务、企业社交的供应链具有更强大的协同能力;物联网技术和商业智能的深入应用,使企业信息化系统更加集成化、智能化;借助移动互联网技术与智能终端的完美结合,实现移动信息化,使管理触手可及。
在会上,记者了解到,在政府政策方面,我国的工业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司,承担着中小企业发展的宏观指导,会同有关方面拟定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和非国有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和措施;引导中小企业信息化转变的发展方式,推动结构调整优化。总之,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将促进中小企业在稳健中成长,在改革中前行。
(来源:中小企业IT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