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4月期间已9次刷新历史高点。随着人民币升值速度的加快,汇率因素对外贸中小企业出口盈利水平影响越发明显,如何抵御汇率风险,是必须面对的问题。
近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表示,近期人民币快速升值,虽然有利于改善进口贸易条件,但对企业出口签约和利润产生了比较大的负面影响。他指出,中小企业出口经营难以为继,大多数中小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企业主要依靠低成本优势赢得市场,产品附加值低,利润率普遍低于3%,加上竞争激烈,国外客户对价格相对敏感,人民币短期快速升值对于中小企业造成的直接影响和冲击都比较大。
中小企业外贸形势堪忧
据最新一期的《珠三角中小企外贸指数报告》显示,4月份中小企外贸景气度环比小幅度回落1.68个百分点。该《报告》还显示,今年前4个月,珠三角地区中小企外贸情况持续向好,外贸进出口额及订单量均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但中小企业的盈利情况却不容乐观。
人民币升值使利润率较低、抗风险实力较弱的出口型中小企业生存越来艰难,会使一部分企业因承受不了人民升值和原材料涨价的双重压力而被迫减产、停产甚至破产,也会加大商业银行信贷资金的风险。人民币汇率变动是市场化方向的必然趋势,中小企业要逐步适应并且有准备地应对人民币的变动。
出口型中小企业亟需转型升级
人民币的升值和贬值一直是困扰我国中小企业的难题,特别是出口企业面临着更加不利的情况。出口型中小企业应该如何提高自身的抗压能力呢?要从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力,提高产品的竞争力、科技含量、品牌知名度来出发,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才能走进国际市场。最至关重要的是出口型中小企业要通过市场转型升级把出口能力转变成国内生产市场的能力。中小企业应该苦练内功,增加附加值。
在以往情况下,大部分对外贸易企业都是依赖对外贴牌出口,不注重技术创新和开发新产品。据悉,近期召开的广交会就呈现出企业在积极主动地进行转型升级。近年来中国外贸传统优势正在弱化,订单和产业向境外转移速度加快,一些企业进行转型升级之后,依靠技术、产品和设计等方面创新,同时开拓新兴市场,赢得不少客商的订单。
人民币升值会挤压中小企业的利润空间,同时也带给中小企业创新的压力,会推动中小企业为适应市场要求而升级转型。经济学家吴敬琏认为。
中小企业应对人民币升值危机的建议
可以参考以下建议帮助中小企业渡过危机。
第一,中小企业要密切关注人民币汇率新机制的发展变化,并科学预测人民币的升值走向。据了解,目前国内企业可以使用的汇率避险工具主要有人民币远期外汇交易、外汇期货交易、远期外汇买卖、外汇期权、掉期交易、出口押汇等。企业应充分了解这些业务的功能,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与期望回报率对各种产品进行选择,选择合适的交易时机,通过外汇投资实现保值增值,从而规避金融风险。
第二,走品牌化道路。企业应该创建属于自己的品牌甚至名牌。众所周知,国际市场已经进入了品牌竞争的时代。我国是产品生产大国,尴尬的是仍然是品牌小国,企业普遍缺乏长远品牌规划,商标意识也不强。因此,中小企业应树立品牌竞争的观念,尽快提高出口产品档次,提升产品的品牌内涵和设计能力,创建出口产品品牌优势,走高端名牌之路。
第三,在人民币升值后,外贸中小企业应切实加强采购、生产、仓储、流通等各个环节的成本和费用管理,挖掘内部潜力,从而降低成本。人民币升值降低了原材料、半成品和技术设备的进口价格,这个时候,企业应该加大国际采购力度,以抵消出口成本上升的压力。
第四,实施“走出去”战略,开拓国际市场多元化出口。通过在海外进行投资,充分利用国外廉价的能源和原材料、绕开种种贸易壁垒。中小企业应逐步进行资源整合,合理利用财务杠杆,通过收购兼并等手段,适度加快海外扩张的步伐,建立全球化生产贸易体系。提高对汇率变动的抵抗能力,减少市场波动带来的影响,使得企业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随着人民币升值压力的不断加大,中小企业要面临的汇率风险也将不断加大,中小企业应运用合理的结算币种和金融工具,规避金融风险。通过创新产品、转型升级,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增强在国家市场中的竞争地位才能长久发展。诚然,也需要银行必须加快开发新的金融产品,为企业提供更多的避险金融产品,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同时政府也要加大促进外贸企业转型升级的政策力度,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加快加工贸易管理体制改革,通过结构性减税、优惠贷款和贷款担保等手段,进一步完善转型升级的政策支持体系。
(来源:中国中小企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