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企业进入政府采购市场的步伐日益加快。政府采购的政策功能主要包括调节社会总需求,保持宏观经济稳定,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促进节能环保等。目前,中小企业已成为繁荣经济、扩大就业、调整结构、推动创新和形成新兴产业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作为规范政府消费支出行为重要环节之一的政府采购,为中小企业营造公平、宽松的政策环境,成为社会各界关注和研究的焦点。
《政府采购法》和《中小企业促进法》都明确要求政府采购应该支持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在政府采购中,中小企业享有一定的优先权利。日前财政部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就提出,采取降低门槛、价格扣除、鼓励联合体投标和分包等措施,支持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参与政府采购,并通过计划管理、合同管理、报告和公开制度、信息化建设等措施予以保障。
中小企业参与政府采购的困境
虽然政府三令五申要求在采购中优先选择中小企业,但是实际上在采购过程中,采购人通常由于迷信知名企业或者照顾关系企业,提出具有限制性的采购要求,人为的提高了政府采购的门槛,限制了中小企业的竞争。比如把注册资金作为企业实力的依据,设置过高的供应商的资质,设置严苛的付款方式和履约保证金制度等。
再一点中小企业自身实力缺乏也是重要原因。中小型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实力差,应对政府采购大订单时,企业资金不足且融资能力差,产品品牌实力不足且信誉度不高,采购成本高,产品质量不能保证等,直接制约了中小企业参与政府采购活动;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能力和发展规模的限制,企业的管理水平不高,没有专人负责获取收集政府采购的的信息,经常错过一些参与招标的机会,这也是致命伤。另外,技术水平落后是中小企业的通病,没有核心竞争技术,只能从事一些技术含量较低的行业。直接影响了这些企业在政府采购活动中的地位和形象。
掌握政府采购信息 提高核心竞争力
政府采购法规定,政府采购的信息、过程、结果要全部公开透明,并指定专业的网络和平面媒体作为信息披露的发布平台。政府应该尽快建立建立一个全国统一的政府采购信息的发布平台,中央和地方的各种采购招标等相关信息都必须在这一个平台上发布,要保证信息的公平、透明、对称。通过对这些信息的掌握,中小企业可以随时的把握政府采购的各类招标采购信息,了解各地政府采购的规定,措施和一些相关的通知公告,从中获取与企业本身相关的采购项目,节省了企业获取政府采购信息的时间和精力。提高了企业参与政府采购的效率。
中小企业发展壮大必须依靠自身能力的提高,通过提高核心竞争力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取得不败之地。要正确掌握政府采购的操作规则,把握市场运转机制;通过提高企业运行效率,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提高残品在成本、质量、性能上的竞争力,加强中小企业人员的培训,了解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经营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的服务能力,提升参与政府采购的诚信和竞争力度。
积极探索信用担保融资新模式
政府采购信用担保,是指由专业担保机构为企业向采购人、集采机构、金融机构提供的保证,以缓解中小企业资金困难。据了解,当前,国际社会主要的担保形式有三种:即投标担保、履约担保和融资担保。由担保公司为政府采购供应商提供融资担保,可出具担保函使企业得以免交投标保证金及履约保证金,缓解政府采购相关中小企业的资金紧张和融资难题。建议融资担保的综合年费率由双方自行商定,最高不得超过人民银行公布的贷款基准利率的一半,对民生项目和小型、微型企业项目提供更多的优惠政策。
政府、银行、监管机构协调一致,由政府出面作为担保人,监管机构进行贷款融资的监管,银行根据相关政策给予中小企业资金保障。通过创新信用担保融资体系,政府部门实现了政府职能,银行获得了贷款利润,扩展了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突出矛盾。从而有利于三方的利益,保障市场经济的平稳运行。
中小企业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只有进入政府采购领域,在政府采购市场中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才能保证中小企业发展和扩大市场。但是也不要盲目的一窝蜂强行进入,要客观争取对待。政府通过政府采购来促进中小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来源: 中国中小企业信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