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江苏省中小企业协会官方网站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热点聚焦

吴昌华:中小企业在能源革命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添加时间:9/24/2014 8:20:30 PM 浏览次数:23

“中小企业在能源革命中将发挥重要作用”———专访气候组织(TheClimateGroup)大中华区总裁吴昌华

距2009年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已有5年之久,5年来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2014年,我国更是开始了以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传统能源清洁利用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能源革命———这普遍被认为是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迈出的坚实一步。

就中国能源革命以及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之后各国的气候政策变化等问题,本报记者不久前对国际性非营利性机构———气候组织 (TheClimateGroup)大中华区总裁吴昌华女士进行了专访。

“能源没有优劣之分”

中国电力报:您如何理解我国正在进行的能源革命?

吴昌华:革命相较于变革而言更加彻底,是从根本上将之前的能源体系出现的问题推翻进行重构。随着人们对气候变化问题认识得越来越深以及中国正在面临的严重大气问题,进行能源革命已经有了一定的外部条件。如果进行能源革命,我们需要重新思考能源是什么,以及我们为什么需要能源。我们拿着一块煤不是说我们要拿这块煤做什么,包括石油、天然气、光伏、风能等,其实我们需要的只是它们的功能。因此我们要知道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中哪些地方需要能源的功能,然后我们要思考如何去满足这些能源功能的需求的同时,摒除掉能源带来的负面影响。再一个问题就是这样的能源从哪儿来?我认为能源没有优劣之分,只有应用方式是否合理。所谓“不好”的能源,对其进行合理的应用产生的效果也许是很积极的,而所谓“好”的能源,如果应用的方式并不符合   现实情况产生的效果可能并不那么正面。

在中国自有化石能源无法满足需求的情况下,只能依靠进口。但过度依赖进口就难免面临能源安全问题———在西方国家几百年来形成的传统能源格局下,中国想要取得突破是很困难的。因此,在全球能源变革的大时代中,在全世界都在向可再生能源转型的时期,对于中国这样在传统能源领域并不占优势的国家而言是一个机会。

中国电力报:目前气候组织正在帮助中国企业积极参与到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工作中,其中有很多有活力的中小企业,您认为它们在能源革命的过程中该如何定位?

吴昌华:我在工作中接触了很多有志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企业,其中有很多中小企业,这些企业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充满了创新精神。一种是技术上的创新,一种是商业模式的创新。在中国大力推进能源革命的大环境下,这些起步较早的企业可以说恰逢其时,我认为这些充满活力的创新型企业将成为中国能源革命中的重要力量,我相信未来这些企业中将诞生一些对人们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明星公司。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而言,在发展初期用于创新的资本是很有限的,这些企业贴近市场,了解市场的需求,有创新的动力,但是却没有持续创新的资金。中小企业和科研机构目前存在对接不畅的问题,这往往会导致很多中小企业在创新初期苦苦挣扎,而科研机构的创新活动与市场需求贴合度并不高。我认为创新研发不能全丢给企业去做,毫不公平,企业的最终目标是盈利,同时还在不断制造就业机   会,所以政府的研发机构、大学乃至全社会的资源都要充分利用起来,而不是单单依靠某些个体来完成创新。

尽管解决这些问题正是这些企业不断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考验,但在企业不断去解决问题的同时,政府和社会应该对此提供助力而不是反之。

“低碳发展已成各国政策主旋律”

中国电力报:在采访中我发现一些能源政策并不被地方基层政府熟知,您认为政府制定的政策如何落地?

吴昌华:有些政策不被基层办事机构熟知,一方面可能是地方政府内部渠道没有理顺,另一方面可能是地方政府推动这些政策的动力不足。能源政策在制定的过程中应该最广泛地征求各方意见,这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决策机构开几次会就可以决定的。要让相关的各方都充分地表达诉求,然后通过科学协商来制定出最大限度能满足各方需求的政策,最终达成的“共识”是大多数人的“共识”,这样政策的落地问题也许会容易解决一些。

中国电力报:我认为目前的情况下要想协商出一个多数人的“共识”还是很有难度的。每个地区的产业情况不同,对可再生能源的推动动力差别也很大。

吴昌华:正因如此,在能源革命的过程中,政府需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通过制定有约束力的政策,来使用好“无形的手”。在确定好正确方向的前提下,只有征求最广泛的意见,才有条件制定出现有情况下最符合实际的政策,进而向正确的方向推进,这个过程肯定是艰难的,因此政策制定一定要审慎,执行一定要到位。

中国电力报: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已经过去5年,5年间包括中国在内的各主要经济体的气候政策有哪些变化?

吴昌华:应对气候变化、发展绿色和低碳经济已经越来越明显地成为主要经济体国内政策的主旋律。美国的“页岩气革命”在很大程度上减缓了温室气体的排放,降低能源成本;同时,美国总统奥巴马在面临联邦国会巨大政治抵抗力量的情况下,还是成功地出台了强化煤电行业的减排目标。一直领导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立法和行动的欧盟带头完成 “京都议定书”中的减排承诺,尤其是英国、德国、丹麦等国家。此外。欧盟已经开始推进2030年在1990年排放基础上减排40%的目标。中国继续努力推进经济和产业转型,尤其是在工业、建筑和交通领域的节能减排。印度、南非、巴西作为金砖四国的另外三个快速发展中的经济大国,都把相当大的精力、资源投入到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中。

其中,中国已经开始在气候立法上迈出坚实脚步,这为响应全球气候变化进程的2015年巴黎大会即将形成的2020年后的承诺奠定良好的国内法律基础。

明确而稳定的政策导向与激励已经开始显现成效。这些成绩也与主要经济体间开启的新型竞争与合作的新格局相关。

中国与很多其他国家一样,一直在积极探索如何建立有效的政策激励,激发技术创新,吸引充足的资本投入,加速清洁技术市场化、规模化运用。这从根本上扭转了以往“零和”的狭隘竞争意识。各国通过积极而健康的竞争,一道把这块“低碳蛋糕”做得更大,从而有效推动一场全球的清洁革命。

(来源: 中电新闻网)

打印
主办:江苏省中小企业协会 江苏省民营企业发展促进会 江苏省乡镇企业家协会
地址:南京市西康路1-8号河海大厦2楼 邮政编码:210024
联系电话:025-83205664 83750941 83750942 传 真:025-83205664 邮箱:Jsnpec@sina.com
版权所有:江苏省中小企业协会 苏ICP备12011549号-1 技术支持:chem960化工网 免责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