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江苏省中小企业协会官方网站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热点聚焦

为中小企业减负需要多套政策工具

添加时间:11/18/2014 10:17:55 PM 浏览次数:28

为中小企业减负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多套政策工具相互配合,从深层次的改革出发,梳理行政、财税、国企及金融系统。为解决相关问题,只靠央行单方面的“定向宽松”远远不够,需要把问题拿到更高层面上统筹应对

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常谈常有,一直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即使央行屡屡推出“定向宽松”,向“三农”与小微领域注入流动性,也往往石沉大海,政策效力在传导过程中不断耗散。长期来看,利率市场化改革有助于缓解融资难题,但若只靠央行单方面的努力,问题的解决只怕遥遥无期,需要站在更高的角度,以更加丰富的政策工具统筹应对。

一般认为,国内以官办金融为主体的金融体系,是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主要原因。大型国有银行手握过半金融资源,多偏向于大型国企,难以满足民营中小企业的金融需求。在金融市场上,大型国企,即使业绩不佳,竞争力不强,多能以基准利率甚至下浮获得信贷资源;相比之下,效率更高,产业升级动力更强的中小企业,却基本无法从银行获得贷款,即使通过种种方式拿到授信,贷款利率上浮百分之二三、额外收取各种费用,也是常见的事情。除信贷外,信用债市场对中小企业同样无爱。据统计,今年1-8月,国内共有1482家非金融企业发行信用类债券3.15万亿元,其中民企有267家,合计发行了1781亿元的债券,占公司债券总额的6%--如何将更多的金融资源导向民营中小企业,已成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必修的一课。

不过,官办金融体系对国有企业的偏爱,并非没有来由。看不到这层关系,而以行政命令的方式驱使商业银行“定向宽松”,效果自然事倍功半,因政策本身不得其法,不符合商业银行的运行规律。在缺乏合理规管的情况下,国有企业作为财务软约束的经济主体,无限制地吸收金融资源,成为货币政策传导的“梗阻”,挤压中小企业的金融空间。这层政府信用不剥离,政府与企业的边界未厘清,财务软约束问题始终难以解决,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便只能是纸上谈兵。这一方面,中央清理地方债,规定中央政府实行不救助原则,是好的开始,但还远远不够。在国有企业改革方面,如何通过对国有资本金预算的管理,对国有企业的财务进行实实在在的约束,也是解决财务软约束问题的应有之义。

从民营企业自身的角度看,更加规范的会计报表与完善的纳税记录,是获得银行授信的重要依据。但在现实经济中,中小企业为了避税,经常无法提供担保所需的规范的账本,难以获得商业银行审核通过。为此,适当的减免税费,鼓励企业更加规范地制作会计报表,一方面可以降低税收征收成本,另一方面也可帮助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机会,可说是一举多得。但可惜的是,为中小企业减税减费的政策努力,常因基层部门的税收自由量裁权,以及名目繁多的非税收入打折扣。工信部发布的《全国企业负担调查评价报告》显示,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从2013年的2.33%增加至2.48%,表明企业税费负担仍然很重。其中,部分部门、部分地方政府违规收费现象依然存在,部分行业协会给企业增加负担的问题较为严重。如此重压下,民营中小企业愿意做足全套功夫,才是新鲜的事情,需要在财税制度上为中小企业留足空间,而不是逼良为娼,逼着企业逃税漏税。

从经济学原理看,如果有一个政策目标,至少要有一个政策工具,有N个政策目标至少有N 1个政策工具。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不仅需要在货币政策上“定向宽松”,更需要其他方面的配套改革与政策。梳理下来,行政权力上的简政放权,政府财税上的减税减费,国企改革上的强化预算约束,都是解决相关问题的基本前提。在此情况下,进一步推动利率市场化,丰富资金供给主体,才能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而非行政垄断、政府信用或者其他。

为中小企业减负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多套政策工具相互配合,从深层次的改革出发,梳理行政、财税、国企及金融系统。为解决相关问题,只靠央行单方面的“定向宽松”远远不够,需要把问题拿到更高层面上统筹应对。

来源: 财经网

 

打印
主办:江苏省中小企业协会 江苏省民营企业发展促进会 江苏省乡镇企业家协会
地址:南京市西康路1-8号河海大厦2楼 邮政编码:210024
联系电话:025-83205664 83750941 83750942 传 真:025-83205664 邮箱:Jsnpec@sina.com
版权所有:江苏省中小企业协会 苏ICP备12011549号-1 技术支持:chem960化工网 免责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