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月10日电(汪徐秋林) 9日举行的“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和山东康平纳集团、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研制“筒子纱数字化自动染色成套技术与装备”获得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这是民营企业项目首次获此殊荣。《新华访谈》独家采访了项目第一完成人,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副院长单忠德。
“筒子纱数字化自动染色成套技术与装备”项目自2005年12月开始启动,到2015年1月份获奖,用了将近十年时间。项目的科研投入经费达2亿多元,企业投入占了主体。在这十年时间里,单忠德深刻感受到民营企业的种种优势。
他说,第一,民企的决策机制相对灵活,董事长有很大的决策力度。只要定了的东西,能够快速付诸实施。尤其是可以结合市场变化、生产需求的改变,快速作出调整。
第二,民企胆子大、敢干、敢投入,决定以后会全力以赴。
第三,和科研机构合作的需求相对很迫切,他掏了钱一定希望研究院能干出来,这使我们有很大的压力,没这本事不敢接。
另外,这些年来,深感企业老板的水平等各方面都有大幅度提升,合作诚信方面也有很大改观,这是社会进步的一个很重要的表现。
“过去大家害怕和民企合作,都愿意和国企合作,因为国企保障机制比较好,只要决定了就不会轻易改变。原来的一些民企,合作过程中有很多不稳定因素,这也是我们当初合作的顾虑,怕中途终止合作。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感到,不管是民企还是国有企业,其实都特别希望院企、校企、科研院所、高校企业间的大力合作。”单忠德说。
单忠德也发现,不论是大型民企还是中小型的民企,最缺的还是技术和缺人才。尤其是地处中小城市的民营企业,高水平人才相对更缺乏。多数科技人员选择工作时还是希望找一些工作稳定的大单位,比如国有单位、事业单位。“随着时代进步,一些民营企业机制体制也不错,老板说了算,如果你真有本事、本领,他给你的激励也是很有效的。”
在他看来,企业虽然没有那么多人才,但通过院企合作、校企合作共建团队、共同研发,院所人才就是企业人才,可以推进企业的产业技术进步、市场开拓,获得更丰厚的利润回报,这也是在这次项目合作中获得的切身体会。
(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