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无锡华光汽车部件集团华光轿车零件有限公司冲压自动化生产线,6台灵巧的机器手不停地上下舞动,从原料到成品,4道工序仅用6秒钟时间完成。采用机器人后,生产线员工数量已从5人减少至1人,生产效率提高了2倍以上,相当于1人就干了以前10个人的活。
用“机器红利”接替“人口红利”,自2008年以来,无锡华光汽车部件集团有限公司启动实施自动化集成工程,先后投入1亿元,从国内外引进了182个机器人,大规模运用于冲压、喷漆涂装、焊接等诸多生产领域。迄今,通过“机器换人”,集团不仅减少用工500人,更以高效率、高质量的智能化制造换得了制造业发展新的空间。今年,集团生产订单已全部排满,年销售有望达到20亿元,比去年增长15%。
传统制造企业采用的是“人海战术”,吃的是“人口红利”。但随着“招工难”、“用工贵”矛盾的凸显,无锡华光同样也经受“人口红利”弱化带来的“阵痛”。这几年,华光发展驰入快车道,每隔3-4年产值就要翻一番。由此,企业用工数量已从5年前的1300多人,增长至今年的2100多人。仅劳动力成本,企业一年开支就超过1个亿。除了向智能化、自动化进军,华光别无他途。一台机器人平均使用寿命可以20年,按去年员工平均收入6.5万元计算,集团用于机器人的1亿元投入,预计3-4年就能收回成本。
机器人没有脾气、不用吃饭睡觉,不仅效率高、速度快、质量好,还更安全、更环保,机器人堪称是一位“完美员工”。在井上华光汽车部件有限公司喷漆生产线,投资1000多万元引进的6个机器人,全天候承担了喷涂底漆、色漆、面漆等三道工序的所有工作,不仅每班可节省劳动力8人,生产效率、产品成品率分别提高60%、20%,还把工人从污染环境中摆脱出来。在华光轿车零件有限公司,冲压生产曾经是一个令人生畏的“高危险”工种,每年都要发生一、二起工伤事故。但随着机器人“顶岗”,如今,昔日的“高危险”变成了“零事故”。根据企业生产特点,这几年来,无锡华光在劳动强度大或存有污染、易发生安全事故的生产领域重点推行“机器换人”计划。目前,通过引进机器人,集团焊接生产已95%实现自动化,冲压、喷漆涂装自动化生产程度也分别达到30%、60%。今年起,集团正进一步筹划,在搬运、打磨等辅助工序陆续引进机械人生产。
“机器换人”正成为撬动集团再造发展优势的新支点。初尝“机器红利”,虽然投入不菲,但物有所值。近年来,伴随着机器人大量使用,集团自动化程度、产品品质及品牌形象都实现了跃升,赢得了一汽大众、上汽大众、美国悍马等众多国内外著名汽车厂商的青睐,人均年销售也从前几年的50万元增长至去年底的80余万元。去年,无锡华光从各大汽车整车厂所承接的新产品数量首次赢得“井喷”,预计未来每年将能为企业新增销售20亿元。
来源:无锡惠山区工商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