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讯 10月19日消息,国家统计局19日对外公布的数据显示,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48777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9%。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7.0%,二季度增长7.0%,三季度增长6.9%。彭博发表评论文章称,中国第三季度经济增速优于经济学家预期,表明货币与财政刺激政策正在发挥支撑作用,也让官方2015年全年增长目标的实现依然存在可能。
详文如下:
中国第三季度经济增速优于经济学家预期,表明货币与财政刺激政策正在发挥支撑作用,也让官方2015年全年增长目标的实现依然存在可能。
中国国家统计局周一公布,中国第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6.9%,超越经济学家预期的6.8%增幅。不过基于此前公布的数据,这同样是2009年第一季度以来的最低季度同比增幅。
中国经济展现韧性得益于服务业状况的改善,而较为强劲的消费也帮助抵消了制造和出口行业的疲软。中国政府自去年11月以来先后五次降息,并在近几个月里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支出力度,以防经济增长大幅偏离今年约7%的全年目标。
“经济增长前景依然黯淡,”牛津经济研究院驻香港亚洲经济负责人高路易(Louis Kuijs)在数据出炉前发布的报告中说。“后续应该会有进一步的宏观经济宽松政策,不过不会有重大刺激计划出台。”
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表示,目前服务业增速远超制造业,对中国经济而言近期内更大的问题是制造业放缓。
9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逊于经济学家6%的增幅预估中值。社会消费品销售总额同比增长10.9%,高于增长10.8%的预期中值,但为2000年来最低。
零售销售自低点反弹
1-9月份不含农户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3%,为2000年来最低增速;预估中值为增长10.8%。
投资放缓
上季度出口下滑且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创出连续43个月下降的最长纪录,意味着中国制造业面临的挑战日益增多。中国制造业价格与出口价格往往同向变动,成为压制全球通胀水平的因素之一。
第三季度服务业增速升至8.4%,而包括制造业在内的第二产业增速降至6%。
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力之大前所未见,美联储主席上月甚至表示对中国经济的担忧是推迟加息的理由之一。根据世界银行[微博]数据,去年中国GDP占全球GDP的比重由10年前的不到5%升到了13.3%。
房地产投资与行业产能过剩抑制了中国的传统增长引擎,使中国经济迈向25年来最低全年增速。
“在基础设施投资支出与消费者两方面的推动下,经济仍表现良好,”荷兰国际集团亚洲研究主管Tim Condon称。“必然会给人带来刺激政策正在奏效的信心。”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