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推进注册制改革,对于资本市场改革意义非常重大。但是也必须承认从其他国家的经验来看,注册制会对资本市场带来非常大的冲击。特别是在我们原来发审制度下股票市场价格高估是一个普遍现象,规则的易变,会扼杀市场上的有生力量。
管清友认为,中国从2012年开始了一个去杠杆过剩的过程,从房地产到非标,到股市,再到汇率,债券市场和创新相关的产业也面临调整压力,“下一个要被动去杠杆的,一定是债券市场和庞氏融资。”
盘古智库学术委员、民生证券研究院院长管清友在1月31日的 “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2016年年会”上表示,供给侧改革是自2012年后多次探索试错之后才下定决心要干的一个事情,2016年将成为具有转折点意义的供给侧改革元年。
“十八大之后提出三期叠加到新常态再到供给侧改革,按照1月4号权威人士访谈的说法,分别解决了怎么看、怎么干、主攻方向和总体思路以及工作重点的问题。”
管清友说,化解过剩产能实际上在2012年以后一直在提,也有把化解产能过剩作为结构调整重要抓手的提法。但实际上因考虑到去产能将造成短期阵痛,决策层在2015年10月之前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是有分歧的,显得犹豫不决,在政策执行上力度也不够。但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今年1月4日权威人士的访谈,彰显了中央的决心。
“个人认为这是我们顺利推进结构调整最后的机会”。管清友强调,中国实际已错过了2008年、2012年到2013年这两次结构调整期,“2016年确实不能再错过了”。
基于此,他判断,2016年是供给侧改革的元年,也是政策落地、执行与实施的一年,也是风险释放的一年,资产价格剧烈波动,机遇与挑战并存但又大于挑战。
机遇在于,亚洲金融期间,韩国大破大立,KOPSI指数跌幅超过50%、美元兑韩元汇率由1:800贬到1:1500、债券收益率也大幅飙升。
“如果中国供给侧改革发力,股债汇都面临一定调整压力。但韩国的经验也告诉我们,供给侧改革1-2年之后股债汇都将重获新生”。管清友说。
另一方面,供给侧改革也将加快风险释放。在管清友看来,实际上金融危机后,全球进入了去杠杆阶段,中国从2012年开始也进入了一个去杠杆过剩的过程,从房地产到非标,到股市,再到汇率,债券市场和创新相关的产业也面临调整压力。
“下一个要被动去杠杆的,一定是债券市场和庞氏融资。”管清友指出,货币政策由维持低利率环境转向维持汇率稳定,给持续几年的债券大牛市带来去杠杆压力,过剩产能行业在供给侧改革中信用风险也将加速爆破;而与创业创新相关的很多产业,其实有一些庞式融资的现象,这些风险早晚也将释放。
此外,他认为,推进注册制改革,对于资本市场改革意义非常重大。但是也必须承认从其他国家的经验来看,注册制会对资本市场带来非常大的冲击。特别是在我们原来发审制度下股票市场价格高估是一个普遍现象,规则的易变,会扼杀市场上的有生力量。
来源:财经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