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江瀚视野观察、财经圈的那些事儿
什么是负利率?说到这个,曾经有很多非金融专业的朋友问过我这个问题,我给他们的解释也很简单,所谓的负利率就是你存钱到银行所得的利息都比不上货币的贬值速度。众所周知,在全世界放弃了金本位制之后,我们钱的背后实际上只有国家的信用支持,没有一分钱的黄金等价,所以想要发钱就不再是什么难事,只要开启印钞机就行了。这个时候就会出现一个问题,我们的钱拿到手的时候最值钱,存到银行的时候如果银行的利息比较高,那么可能还能小赚点钱,如果银行的利率极低的话,那么钱放在银行每一天我们都在眼睁睁地看着钱变成纸。
正如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的说法: 中国的CPI将近2%,一年期存款利率1.5%,中国已经负利率了。
负利率是如何产生的?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世界央行的带头大哥美联储为了应对世界经济的大萧条,于是开启一轮连着一轮的量化宽松大潮,一方面疯狂的通过印钞来刺激经济,给经济放水,另一方面把利率一降再降。紧跟着美联储之后,欧元区(2014年6月)、日本(2016年2月)、瑞士(2015年1月)、瑞典(2015年2月)、丹麦(2012年7月)等五个国家都带头实现的负利率操作。而在英国脱欧之后,8月4日,英国央行宣布降息25个基点,紧接着澳大利亚也开始跟着降息,可以说低利率、负利率已经成为了世界货币的主流。
当然,在这方面,相对而言中国还是显得较为谨慎,为了不对经济造成太大影响,中国降息降准的两把大刀都还没有频繁的使用,但是和我们的CPI也就是居民消费品物价指数相比,我们已经生活在负利率的时代了,这个时候把钱存银行可能是处于每天都在亏损的状态,把钱存余额宝恐怕这仅仅两点几个点的利率也就比存银行稍微好点。
负利率对我们的生活到底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一是持有现金就是让钱变纸
曾记否,在余额宝最为红火的2013年,刚刚面世的余额宝就用它接近5%的年化收益率获得了大多数人的青睐,可以说那个时候的余额宝可以说是现金类理财产品的翘楚,你既可以拥有随时用钱的流动性,又可以拥有远高于银行的资金收益。但是三年过去了,我们看现在的余额宝,只有2.3%左右的收益水平,真心有点没脸见人了。余额宝可以说是中国负利率的缩影,在这个负利率的时代最惨的就是将现金持有在手中或者将现金存银行活期的人,他们可以说是用一己之力承担了自己钱的贬值。
二是理财成为了一种难事
在P2P最为红火的2015年,市面上似乎随处可见收益在10%以上的理财产品,虽然有着各种各样的风险,也爆发了类似于e租宝、泛亚这样的风险事件,但是不得不说2015年的理财是一个相对容易的时代。在当时,招财宝等类似P2P产品的常规收益都在6%左右,这种风险不大的理财产品也都能保证一个较为不错的收益水平。但是进入了负利率时代之后,财产逐渐缩水,居民开始将银行存款往理财产品里面搬家,但是理财市场的收益率依旧极低,平均收益只有4%左右,超过5%的产品都成为了珍稀保护动物。并且,随着人民银行降息降准的压力更大,理财产品的收益下降将成为一种长期趋势。
三是房地产市场成为了最大的赢家
今年以来,我们看到了房地产市场一轮又一轮的暴涨,一二线城市的房价涨幅超过了大多数人的想象,多少没买房的白领感叹,房价一涨几年的辛苦工作都白干了,等于给房子白白打了几年的工。房价暴涨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负利率,因为钱越来越不值钱,居民都不会愿意存款,为了避免自己的财富缩水,在中国二十余年的市场发展中,只有房地产依然保持着相对的稳定的保值增值比例,所以多余的资金除了房地产似乎无处可去。但是,这种投资也有着其针对性,所以我们看到经济基础与发展潜力较高的一二线城市成为了房价上涨的主力军,三四线城市在经济不景气的今天,更加难以在负利率时代收益。
负利率已经成为工薪族的灾难
负利率时代,其实受到影响最小的应该是富裕阶层,他们的收入多来自于资本利得,并且一般其负债都较高,因此,受到负利率的冲击最小。但是, 受到影响最大的就是工薪族,工薪族因为其收入主要来源是工资收入,他们的生活往往是由其工资来决定的,这就意味着他们难以通过足够的资本手段来提高收入。在负利率的状态下,会导致他们的收入差距与高收入群体越来越大,其可支配收入逐渐减小,消费能力逐渐降低,生活水平也就不可避免的进入下降阶段。
并且随着降息降准的预期进一步加大,工薪族对于高风险投资的意愿还会下降,这个时候,对于工薪族而言他们资产将会无法逃脱的进入下降通道,贫穷似乎就在眼前了。
灾难就在眼前到底该如何避免灾难?
说到这里就需要进入了一个最为艰难的难题,因为在这样的状态下,该如何避免钱变成纸,其实真的没有什么太好的答案,只能趋势性的给予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一是有房一族可以稍微放宽心了
对于负利率时代而言,可能最为开心的是欠银行钱的人了,对于工薪族而言,欠银行钱最多的情况就是有了房子,并且背负着房贷。这个时候,能给予大家最大的建议是千万不要提前还贷,因为负利率意味着你的贷款是处于实质性不断减少的状态,因此,对于有贷款一族而言,通过贷款可以有效的对冲部分负利率冲击。
二是避险资产的部分选择
除了贷款以外,还有一种保值增值的有效手段就是寻找避险资产,对于一般的家庭而言,相对稳定的避险资产是黄金和美元,鉴于未来人民币贬值的概率比较高。因此,这个时候对黄金或者美元资产进行一定的持有是保值增值的有效方式之一。
三是保守型投资者的货币资产配置选择
对于较为保守的投资者,可以考虑对于货币资产进行一定配置,正如同上文说的,余额宝类的货币基金会有2.5%左右的收益,银行理财会有4%的收益,这些较为稳定的收益,即使不能增值,至少求个保值,求个心安吧。
四是多投资自己
面对着负利率时代的来临,在保证日常开支,保证未来养老、医疗、子女教育等准备金储备的前提下,通过消费改善生活也许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很多人认为,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钱花出去了才是自己的东西,在这样的大
环境下省钱一定会越来越穷,大额支出如果是买房,买车可以贷款的话,贷款远比攒钱合适。
另一方面,这个时代最大的保值增值方式是投资自己,一切都会改变,唯有增加自己的实力和能力不会改变,通过学习,通过投资自己让实力提升,可能才是应对未来一切变化的真正不二法门。
【推荐】真实的负利率时代:10万元存银行1年净亏537元
来源:财经圈的那些事儿
有业内人士曾算了一笔账,10万元存银行一年净亏537元。银率网分析师闫自杰向华商报记者算了一笔账,假设存款10万元,而全年CPI在2.3%左右,也就是以2.3%为通胀率,如此计算国有大行和招商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1.75%,10万元存款到期本息合计为101750元,根据现金价值,以2.3%的通胀率对到期本息进行折现,101750÷1.023等于99462.37,即一年后的101750元仅相当于现在的99462.37元,也就是说,在这几家银行存10万元一年期定期,到期实际上是净亏537.63元。
同理,其他9家上市的股份制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2.00%,10万元存款到期本息合计为102000元,用同样的方法计算,折现后仅有99706.74元,到期实际上是净亏293.26元。
也就是说中国的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胀率)已经是负值。
业界人士认为,负利率只是“披着羊皮”的税收,有可能将银行成本传导到企业和个人。
1、穷人、老人最终会成为负利率困局中最主要的受害者
负利率可被看做是种“退步税”,即收入愈低,“税率”愈高。
低收入者的财富主要集中在存款,相当多的穷人会选择继续把有限的钱放在银行,横竖是缩水,拿回家塞墙洞大概要比放在银行更不堪。这已经在历次的“储蓄搬家”中不同程度地显现。穷人,是玩不起“储蓄搬家”游戏的。
负利率也是种“老人税”,最大的受害群体是老人。老人积累财富的过程已经完毕。以后要依靠积蓄来度过晚年。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在农村,基本上没有退休金,除靠子女接济外。存款利息是他们重要的生活来源:城里人虽然有退休金,标准也在逐渐上调,但也赶不上通胀的步伐。
2、富人们当然不会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钱放在银行里一点点蒸发
低利率诱发巨大信贷需求和资金需求,廉价货币政策释放出了巨大的流动性,当游资、热钱横行之时,投机一定更疯狂、更猖獗。这时,投机暴利远远超过投资回报,实业资本受到威胁……
3、储蓄理财化成为一种趋势
对于现在很多80、90后来说,消费能力仍然比较有限,因大部分财富主要集中在少数富人手中。可见,在过去的负利率时代,人们以抢购日用品的方式来保卫自己的财富;现在的负利率时代,这样显然行不通。
一分风险,一分收益。在你参与股票等高风险投资时,仍需要结合你的风险承受能力,量力而行。
中国已进入一个干啥都不赚钱的阶段?
最近有一个数据非常重要,它堪称“让高层最为忧虑”,这就是“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在今年1到2月,以及1到3月两个点上,民间投资增速不断下滑,但全国投资增速不降反增。这意味着,在第一季度国有企业、地方政府的投资增加迅速,填补了民间投资的下滑,还略有富裕。到了4月份,由于央行货币政策转向,国企和地方政府投资也扛不住了,所以“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开始掉头向下。
让高层忧虑的是“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突然失速,连民营经济都不好了,光靠政府和国企来救市,能扛得住吗?
对于民间投资增幅回落较大的原因,主要有5方面所致:
1、经济下行,经营风险加大导致民间资本“不敢投”。
2、利润减少,投资回报率下降导致民间资本“不愿投”。
3、垄断行业太多,行业准入限制导致民间资本“不能投”。
4、是融资渠道不够畅通导致民间资本“没有能力投”。
5、行政干预导致政府把资金都输送给了国企。
多地经济告急!赚钱效应消失了吗?
为什么民间投资下滑,这是个可怕的问题,因为民间投资是趋利的,民间投资兴旺一定是有强烈的赚钱效应,而现在出问题了,也一定是赚钱效应消失。
先看看下面这些例子吧。
2015年开始,大量的资产泡沫吸走了太多的钱,让正经的产业干不下去了,工厂企业大面积倒闭。
例如富士康,在工厂上班的工人,基本都是靠加班费赚钱的,基本工资很低。但从去年开始,这个长年加班的血汗工厂,竟然放大假。双班改单班,一到节假日就延长假期。工人收入大幅下降,他们家自然生活水平也是大不如前。
还有一个小企业主,之前生产的是化工,每年都有上千万的利润,但去年开始钢厂被关闭,煤炭卖不出去,化工产品也滞销,大量库存积压吃掉绝大多数利润,目前靠裁员才勉强持平。若无改观,真的只能关闭工厂,回家卖红薯了!
还有做纺织的企业,由于生产无法连续,很多订单都跑了。弄得老板把百万豪车都卖了周转,他不止一次跟我提过,太难了!准备退休。
从2011年开始,私企感觉到越来越大的压力;在2012年,私企开始觉得越来越艰难,减产停工的迹象开始出现;进入2013年,绝大多数私企已经在勉强支撑,只是希望“奇迹出现”。进入2014年,私企在多方面的压力下,几乎全面陷入困境。
民间投资大幅下降?我们该如何赚钱,三个真相要注意!
真相一:民营经济缺钱,央行放的水,全都流向了房地产
3月新增信贷超1.2万亿,如此,今年一季度新增信贷4.61万亿。特别是09年四万亿后,上升斜率陡然加快。
要知道目前中国经济正在处于一个补库存的周期之中,本来应该是各行业加紧出清后的生产投资,但却发现了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自打今年一季度以来,房地产再次起飞之后,大量资金被吸干,而民营经济不但没有得到资金的支持反而日渐萎缩,民间固定资产投资暴跌。
现在整个私营环境都这个样子了,都在倒闭裁员,早就是路人皆知。现在看来看去就只有房地产赚钱了,人又不是傻,当然往房地产整个行当挤乌龟啦。
然而,进了房地产就万事大吉了吗,不是你想得那么简单!
富人套现移民韭菜为国接盘
一个名叫周天宇(Tian Yu Zhou)的中国学生,以3110万加币(约1.5亿人民币)的价格买下温哥华今年最贵的一幢豪宅。周天宇拿出约2200万加元(约1.1亿元人民币)支付首付,对该房产拥有99%的业权。
同时,这名学生从CIBC(加拿大帝国银行)办理990万加元(约4997万人民币)的按揭贷款,每两周的按揭供款为17080加元(约86218元人民币)。这意味着每个月仅仅按揭供款就要3.5万加元(约17.7万元人民币)
对此,朋友圈里海外基金合伙人的评论直言不讳:
中国熊孩子1.5亿购买温哥华豪宅一事说明了六个事:1、有钱人孩子都出国读,不会抢国内教育指标;2、有钱人现金管理到位,一般1/3以上配置海外,还必须是民主国家;3、人民币不贬值到一定程度这些钱不会回来;4、中国富人很幸福,过去三十年一直很幸福,还会继续幸福;5、穷人还在网络上声讨和传谣,富人正在准备进一步海外配置;6、以上皆丑陋现实。
A股的结局我们历历在目:财富在高位完成了一次再分配,聪明人急流勇退,高位套现;韭菜们前仆后继,为国接盘。如今同样的剧情可能正在楼市上演。房价疯涨背后,房子只是在不同人之间转手罢了,有人套现移民,有人高位买套。最后,穷人想赚钱变得更加困难。
真相二:先不说民营企业无钱可投资,即使有钱投资,壁垒众多,资金都不知该投向何方?
中国投资存在两级分化:一方面,钢铁、煤炭等传统行业产能过剩,另一方面,服务业存在广泛管制,“玻璃门”“弹簧门”普遍存在,民间企业缺少投资领域。
中国不缺需求,而缺有效供给。中国一些行业和产业产能严重过剩,同时大量关键装备、核心技术、高端产品还依赖进口。
据测算,2014年中国居民出境旅行支出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中国一些有大量购买力支撑的消费需求在国内得不到有效供给,中国的富人将大把钞票花费在出境购物、“海淘”购物上,购买的商品已从珠宝首饰、名包名表、名牌服饰、化妆品等奢侈品向电饭煲、马桶盖、奶粉、奶瓶等普通日用品延伸。
这种情况发生在中国很多实体企业正在生存线上垂死挣扎,而中国人却不断对外消费,背后原因值得深思。
同时很多垄断行业并没有对民营企业开放,一些产能过剩的国企牢牢把控主导地位,也导致民营资本投资意愿不足,也不知道投资什么才能安稳地赚钱。
真相三:地方政府不待见民营企业,把资金都输送给了国企
地方政府是需要政绩的,而且很多国企都是地方的税收大户,当地许多居民好几代人都在国企中就业,可谓根深叶茂。如果不扶持好这些国企,不仅财政收入受影响,当地就业也会受波及。
所以对地方政府而言,最好的经济稳增长办法就是上项目,搞基础建设,而投资主体肯定是政府和国企。而民间投资的下滑就不可避免了。
甚至有些民营企业在当地受到过不公平待遇,每当有央企国企负责人前来投资、合作,当地会大力宣传,但民营企业来谈合作,有些地方负责人见一下民营企业家还躲躲闪闪的。
这种情况下,民营企业想赚钱就变得愈发艰难了。
结语:
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很焦虑,这个不会因为阶层的不同而不同,富人也有忧虑,人民币贬值,影响最大的是他们,越多的财富聚集,那么缩水的损失越大。可是他们比普通百姓好过得多,可以轻松地把资产转移海外,离开,逍遥。同时,阶层上升通道愈加狭窄地今天,富人一直是富人,在食物链的最顶端,而在底层的人,除了被迫接受,他们别无选择。
在这个阶段,赚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大家都想赚钱,却不知道该如何赚钱。
来源:江瀚视野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