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理事兼副所长向松祚在南京“新经济新金融新挑战”高端论坛指出,过去的这些年,中国经济进入了全新状态,有很多问题、很多挑战、很多困难,也有很多的说法讨论。今天想重点跟大家谈中国经济的五大焦点问题,分别是如何化解高杠杆或债务困境、如何实现房地产市场稳健发展、如何确保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如何激发民营或私营经济活力以及如何防止经济进一步“脱实向虚”。
经济持续下行的压力,能否得到根本性的缓解,中国经济能否实现从过去的增长模式、发展方式,转变成新的模式?在短期内这五个问题会长期的、非常麻烦地困扰我们。 1到9月份,前三季度,民间投资即民营企业的投资,增长速度只有2.5%,而国有资本的投资达到了23%,现在有很多议论,“国进民退”正在加速进行吗?如果民间投资长期维持低位速度,中国经济的下行压力会持续加大。原因很简单,因为今天民营企业投资已经占全部投资的三分之二,接近70%,趋势如果持续下去,6%能否保持得住,这会是个巨大疑问。
居民的实际消费首次跌破了10%,今年房产的火爆,去年股市的火爆,今天这里起个泡沫,明天那里起个泡沫,老百姓的真实收入与消费怎么样?如果消费持续下降,过去是两位数,今天是一位数,我们靠什么来拉动中国经济?
1.如何化解高杠杆或债务困境?
今天的债务问题究竟到达什么水平?整体的债务(政府、非金融企业、居民个人)加在一起达到GDP的280%,大约总额是118万亿。与全球的债务比起来也已经达到第一行列。
非金融公司的债务是其中最麻烦的部分,根据最新估算,这部分已经达到125万亿人民币,差不多是GDP的百分之两百了,几乎是全世界第一了。日本、美国、欧洲,很多其他国家债务比也很高,它们的杠杆率主要集中在政府,企业的债务率并不高。
这就提出了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企业如此高的杠杆率和债务率,中国是否会出现所谓的资产负债表的危机?当年日本在经济泡沫破灭的时候,1990年、1991年的时候,日本有很多企业的杠杆率非常高,后来日本陷入了所谓的衰退,主要是资产负债表的衰退。今天我们制造业企业,多数的负债率已经超过65%,房地产的负债率已经到达73%,部分企业已经超过80%。过去,我们拉动一块钱的GDP可能需要一块钱的债务,今天我们拉动一块钱的GDP至少需要四块钱的债务,拉不动了。
客观来讲,高杠杆高负债本身意味着投资难以为继,GDP的增速必然持续下滑。面对日益恶化的金融风险,如果稳定金融市场的信心是所有投资者、决策者、监管者面前的难题,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影响人们对所有资产相关的强烈担忧。这些问题我们都需要高度应对。
由于中国特殊的体制,国有银行和国有企业本质上是一种财政驱动,看起来好像金融和财政是可以分开,但本质上很难分开,看起来是信贷驱动、债务驱动、货币驱动,但是背后本质上还是财政驱动。财政的钱从哪里来?我们今天必须要反思这个模式。债务的问题是所有问题的聚焦点。
2.如何实现房地产市场稳健发展?
房地产到底有没有问题?买了房的,买了很多房的人很高兴,没买房的人怨天尤人、沮丧,但我们研究经济的人,不能靠情绪驱动。中国房地产面临两大看似截然相反,本质却是一样的风险,一个是大型城市房价飙涨,投资氛围浓厚,二是绝大多数三四线城市,楼市去库存压力巨大,部分城市有价无市和市场持续低迷,即正泡沫与负泡沫。
中国房地产面临三大依赖症,一是政府过度依赖土地财政;二是家庭过度依赖房产财富;三银行过度依赖按揭和开发贷款。从某种意义上说,房地产绑架中国经济这话有道理。中国的省会城市里面,有一多半省会城市本地的财政开始依赖卖地的收入,有的地方超过百分之八十。土地财政收入是比糊涂账,没有人们代表监督,每年公布个大账,所以地方的首脑用起来很开心。家庭为什么过度依赖呢?我们今天中国全部的财富里面已经超过百分之六十是房地产,从宏观资产的比例来看,这是有问题的。银行,我刚说过了,超过百分四十的贷款是跟房地产相关的,更不 用说房产抵押,虽然按揭贷款大家看起来比例不高,但是最近增长得很快,已经超过20%。三大透支:政府透支财政,家庭透支消费能力,银行透支信用。
3.如何确保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
汇率问题很简单,今天大家担心汇率会不会贬值可以理解。因为经济遇到很多困难,更重要的是资产价格跟全世界相比,都高得太多。
汇率的贬值面临客观的压力,特别是十月一号以后,人民币被纳入IMF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中国客观上面临“蒙代尔不可能三角理论”定律,独立的货币政策、稳定的汇率和资本账户的不断开放,三者只能取其二。
但中国还是有能力实现人民币汇率相对的稳定,或是平稳的波动。我有一个建议,希望货币当局能够更加明确地告知,汇率政策的目标,不要让大家去猜。我的结论是,基于我们资本账户开放的程度,人民币账户不会出现剧烈的贬值,当然,在管理上,面临的压力非常巨大。
4.如何激发民营或私营经济活力?
对于这个问题,我只说几句话。为什么今天民营企业的活力至少不足?很多民营企业家信心不足,对未来看不清。老问题又回来了,过去我们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最基本的成功经验到底在哪里?过去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模式叫政府主导 市场竞争 后发优势,最基本的经验,我认为是市场的活力不断地深化。
如果对这问题没有极其明确、肯定的回答,民营经济的活力怎么能激发起来,这是我们面临的特别大的问题,关系到中国未来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我们应该回到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议上,让市场在里面起决定性作用,但今天我的感觉不是太好,现在的很多做法似乎在偏离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基本方针。
中国经济实现第二次历史性跨越的体制和制度必须是市场主导 科技引领 创新驱动。
5.如何防止经济进一步“脱实向虚”?
最后,关于脱实向虚,监管部门政府部门应该采取一些办法解决这问题。多年以前我就提出批评,为什么国有大型企业集团什么都能让它干,今天很多大型企业,你不知道它主业是干什么的,银行有、信托有、证券有、房地产有。上市公司融到资之后,应该是做大主业,它不,它去控股银行,控股证券公司,收购金融机构,买理财产品,这是我们监管的极大失策。
人人都想搞金融,人人都想搞投机,人人都想参与虚拟经济,最后谁来搞实体经济?我真的不明白为什么我们的国有企业如此疯狂的参与金融和房地产,这是极大的失策,极大的失误,极大的失职,最终导致极大的失败。这问题必须解决,必须从机制上来引导企业,企业家把注意力转向科研和实体经济。
来源:中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