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强
在投资分析当中,我们关键是要坚持不变的东西和把握变的本质。
一、变得是技术与组织效率,不变的是规模经济
在19世纪到20世纪,发达国家工业企业充分利用规模、范围和交易成本的能力是产生最重要历史特征的动力。
规模经济是指当生产或经销单一产品的单一经营单位所增加的规模减少了生产或经销的单位成本时而导致的经济。联合生产或经销是利用经营单位内的生产或销售过程来生产或销售多于一种产品的经济。交易成本是涉及把商品和服务从一个经营单位转移到另一单位的成本,当企业之间或个人之间进行这些交易时,交易通常包括产权的转移,并以合同条款来规定。单位之间货物和服务更加有效率的交换,可减少交易成本,而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是在单位内部更加有效率地使用设施和技能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
交易的成本经济当然是与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密切相关的。在单一一个生产单位或经销单位内部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可以使该单位扩大商品和服务的产出,而商品和服务产出的扩大又反过来相应地增加企业与其他经营单位一起必须继续进行的经常的商业交易和契约关系的数量。
由于生产和经销技术的差异以及市场规模和地点的差异,造成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在不同的工业、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时期的差异。因此变革,特别是生产上的技术革新和市场规模的变化不断地改变着企业制度在其中出现和发展的经济环境。按人均收入的变化和人口转移的变化也是这样,如农村到城市人口人口转移,从城市到城市郊区的人口转移。
由于新技术的发展和新市场的开放,导致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并使交易成本减少,从而使大的多种单位工业企业在那个时候、那个地方并以那种生产方式产生。这些技术和市场的变化说明了为什么这种企业制度在某些工业里而不在其他工业里出现,并且不断地集中出现。
在整整20世纪,美国大企业即生产消费品有生产工业品。英国比美国在比例上有更多的大企业生产消费品,而德国最大的工业公司则集中于生产资料的程度多得多。
钱德勒认为企业组织能力的扩张来源于生产上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批发经销上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一体化等级制度管理和先行者优势以及垄断竞争。而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产业其组织规模则完全不一样。唯一不变的就是围绕生产、销售、制度管理上的效率变化与技术革新。
二、信息经济下规模经济的特征
1、信息经济是建立在需求规模为基础的经济
很多学者和投资人认为旧经济和新经济之间的主要区别就是,旧的工业经济是由规模经济经济驱动的,而新经济的驱动力量是网络经济。我们则不同意这样的说法。
其主要原因是:网络经济是需求方或供应方规模经济而产生强烈的正反馈的市场,正反馈并不是一个新鲜的事物,几乎每个行业在发展的早期都要经过正反馈的阶段,通用汽车比小的汽车公司更有效率,主要原因是因为他的规模。这种效率刺激了通用汽车的进一步发展。这种正反馈的来源是被称为生产的规模经济:大公司通常有更低的单位成本。以今天的观点来看,我们更倾向于把传统的规模经济称为供应方规模经济。
尽管有供应方规模经济,但通用汽车从来没有完全占据整个汽车市场。为什么这个市场像20世纪的大部分市场一样,是寡头市场而不是垄断市场,因为基于制造的传统规模经济通常在远远低于主导市场的水平上就耗尽了。因此基于供应方的规模经济的正反馈有自然限制,超过了某一个点,负反馈据起了主导作用。
在信息经济中,正反馈以一种新的更强烈的形式出现,他基于市场需求方,而不仅仅是供应方。到20世纪末,微软市值超过一万亿人民币。这种巨大的价值并不是基于开发软件的规模经济。当然在软件设计和任何其他的信息产品中都存在规模经济。但是市场上有多种性能与 Windows 95和Windows NT相似的操作系统,并且开发竞争的操作系统的成本与微软市值相比简直微不足道。微软的统治是基于他的需求方规模经济。微软的顾客认为它的操作系统有价值是因为被广泛应用没事实际的行业标准。竞争的操作系统达不到能对微软构成威胁的临界容量。与供应方规模经济不同,需求方规模经济在市场足够大的时候不会分散。
如果消费者预期你的产品会普及,他就会成为流行,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但是如果消费者预期你的产品不会有市场,他就会失去动力。在网络市场中,用来影响消费者预期的营销策略是关键的关键。当需求方规模经济作用很强的时候,不可避免的预兆是强有力的武器。
在信息行业当中,需求方规模经济是普遍规律。大量例子表面先发制人并不一定具有决定性的意义,需求方规模经济也没有强到失败者必须马上退出市场的地步。但是,在信息经济中最丰厚的利润总是由赢家获得。
需求方规模经济和供应方规模经济都已经存在了相当长的时间。但是这两者在信息经济中出现的结合现象是一件新事物。需求方的增长即减少了供应方的成本,又使产品对其他用户更具有吸引力,进一步加速了需求的增长。结果是极强的正反馈效应,使整个产业的产生和毁灭远远快于工业时代。
我们所见到的独角兽的快速壮大远远超越了我们历史经济与商业发展的经营,因此很多人认为在信息经济时代不存在规模经济,这个观点是错误的。在信息经济时代,规模经济仍然存在,只不过特性发生了变化而已。
2、信息经济组织内部规模经济特征
以微信为例,从某种意义上说,他已成功建立了一个基于自身网络的系统。从基本的通信功能,朋友圈等社交功能再到资讯、支付、购物、打车、游戏等全方位的生活服务功能,微信已逐渐成为一个容纳更多用户、商家的超级平台。这种特性是如果微信是一个小众的局域,那么他的网络特征就失去了价值。同样当你购买一台传真机,你进入使用传真机领域本身就是一种价值,因为如果别人不去购买传真机,那么你购买的传真机就失去了价值。这种特点就决定了他是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出现的。
如果网络中有n个人,那么网络对每个人的价值与网络其他人的数量成正比。如果一个网络中每个人的价值为1元,那么规模为10的网络的总价值大约就等于100元。比较之下,规模为100的网络的总价值大约就是10000元。
这样的经济结构同工业经济时代是不同的,但这样的经济结构可以使企业价值与企业规模更容易迅速扩张。同时在信息行业,说服一个网络中的10个人转移到不兼容的网络中的难度要超过说服一个顾客的难度的10倍。没有人愿意放弃一个全域网络而进入一个局域网络,冒被孤立的风险。
基于信息经济的网络特性,信息产品和信息基础设施表现出了需求方规模经济和供应方规模经济。尽管数字设备公司的Alpha芯片性能优越,但是该公司仍然无法取代因特尔芯片,原因之一就是数字设备公司缺乏能够降低制造成本的生产规模。
3、信息产品成本结构与市场结构与规模经济
成本结构
信息的生产的固定成本高,复制的可变成本低。这种成本结构产生了巨大的规模经济。生产的越多生产的平均成本越低。但是这并不只是由于规模经济:信息生产的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都具有特殊的结构。这种特殊的结构就决定了像微软这样这样的企业不受折旧和持续能力的限制,正是这种低增量成本和大规模运作使微软得以享受90%多的毛利率。当然高固定成本和低增量成本产品结构特性,并不是信息行业所独有的。铺设光纤、购买转换器、电信系统这些基础设施需要投入很多资金,但是一旦第一个信号发出,至少在达容量之前,通过光纤多发送一个信号没有什么成本。
市场结构
信息市场的高沉没成本、底边际成本的特征对信息行业市场结构有着重要的意义。主导企业的产品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是他凭借规模和规模经济享受对较小竞争对手的价格优势。
三、传统规模经济与信息经济
信息与技术是新的技术产品和生产工艺和组织流程通过被应用和被采用而获得改善,之后再获得进一步的应用和采用,今儿创造出正反馈或者收益递增的效应。技术的不断进化逐步在商业企业的生产、销售、组织制度管理全方位渗透和应用,每一个时期和时代的企业都携带着含有不同技术进化的基因,而由于各行各业竞争环境、消费需求、供应状况的不同。这种携带新技术进化的企业呈现出了不同的特征。这种企业特点是不断变化的,但不变的是不管技术如何进步与进化,他都是实实在在地参与者行业和企业效率与组织的变革。而规模经济是在不同时期、不同竞争环境、不同行业的战略分析上都具有重要意义。这要深挖规模经济背后的产业特性与企业特点,分拆规模效应的来源。
来源:淡水val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