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克里斯蒂娜·拉加德女士近日在“2015复旦全球领袖论坛”发表主题演讲时指出,预计2015年中国GDP增长率为6.8%,比去年大约低了0.5的百分点。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已逾六年,其苦涩的后味仍未散去。巨额债务和高失业率是危机留下的后遗症,许多国家仍在努力解决这两个问题。许多公司和家庭出于对未来低增长的担心一直在减少投资和消费。
这些一直未能得到解决的问题阻碍了全球复苏的进程。尽管油价下跌和美国增长走强刺激了经济发展,但最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仍调低了2015年和2016年的全球增长预测(分别降至3.5%和3.7%)。
大量风险导致复苏十分脆弱。风险之一是当大部分国家实施货币宽松时,美国却要收紧货币政策。如果管理不当,这种“不同步”的货币政策可能引发全球金融市场过度波动。
另一个风险是美元走强及其对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影响。过去五年里,这些国家的许多银行和公司大幅度增加美元借款,因此它们很容易受到美元变化的影响。
此外,尽管我们已经开始看到在欧元区增长和通货膨胀预期方面有一些改善的迹象,但欧元区和日本仍可能陷于无休止的低增长和低通胀循环中。
这些都表明需要采取更有力的政策组合。关键因素是加强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国家的结构性改革。
对许多国家而言,这意味着要增加公共投资,扩建或修复基础设施;意味着增强贸易自由化,推动教育、卫生、社会安全网、劳动力和产品市场的改革;还意味着要发挥数百万未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妇女的经济力量。
包括中国在内的主要经济体20国集团已经将这些改革作为新增长战略的中心。这项倡议有望在接下来的四年中使全球经济扩大2万亿多美元,创造数百万新的就业机会。但是这项计划必须马上在各国通过各项改革逐一实施。
全球状况主要通过贸易和商品价格影响中国。比如,美国经济增长增强是中国出口产品的福音。油价下跌刺激了中国私人需求及中国消费者的购买能力。一个不怎么令人振奋的消息是其他新兴市场和欧元区,即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需求将持续疲软。
但是为了保持领先地位,中国也需继续创新和改革其经济因素。这也正是中国在如此短的时期内,从一个内向型欠发达经济体发展为全球最大的制造和贸易国的原因所在。
随着中国逐渐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中国再次站在了另一场自我嬗变的转折点,这也是我要谈的第二个问题。
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是避免身陷经济学家们所说的“中等收入陷阱”。中国现在已经是一个中等收入国家,并决心在2030年跨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近日,李克强总理表示:“体制机制弊端和结构性矛盾是拦路虎。”这正是中国长期深化结构性改革、提高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原因。
这些改革将形成增长有所放缓、但更安全且更可持续的“新常态”。在这种情形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15年中国的GDP增长率将为6.8%,约比去年低0.5个百分点。
中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潜在回报。它已经在各个方面启动了再平衡进程:从投资转向消费,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从资本密集型增长转向创新、高技能和科技驱动的增长。
这一切如何才能实现?我们要创造恰当的条件来实现这些目标。
政府通过保持经济和金融稳定,为妥善展开调整创造条件。比如,过去12个月信贷增长放缓,这有助于减轻金融系统的脆弱性。
另外,政府正在推行三中全会蓝图中制定的大刀阔斧的市场化改革。在此我强调一下其中的一个主要目标,即开放服务部门。
在服务部门引入更激烈的竞争将刺激就业和消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这要求去除金融、教育、卫生、电信和物流等领域针对私营企业的壁垒。这些部门将为你们这一代带来令人激动的创业机会。
金融部门发挥着尤其重要的作用,中国正在形成一个现代金融部门,将巨额储蓄转换为最高效的投资,包括投资于你们今后将成立的创业型公司。
金融部门的放开过程成绩斐然。比如,中国放开贷款利率,存款利率也更灵活。政府还鼓励私人投资者成立中小型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
保持改革势头至关重要。这意味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放开存款利率和汇率;意味着取消隐性政府担保,特别是对国有企业的担保,从而改善定价和信贷分配;还意味着更宽容的对待公司违约和破产,为健康公司发展和获得信贷提供更多空间。
这些改革有着共同的因素,那就是更愿意使市场力量发挥作用。我们将迎来更安全、更优质的经济增长。与世界上许多国家一样,中国为其经济成功付出了代价,即环境破坏加剧,收入越来越不均衡。这正是中国目前建立新发展模式,以更环保、更包容和惠及更多人的方式实现增长的原因。
众所周知,有利于环保的发展是好的发展。但中国的天空常常灰蒙蒙一片。在座的都知道,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是主要问题。这些污染不光危害人们的健康,也不利于经济增长。
中国社会各阶层的环保意识显然都在增强,目前也正在采取行动。中国正在强化环保政策,如遏制工业污染和率先开展可再生能源的创新。最近,中国提高了汽油税,正在考虑征收环保税。
过去三十年里,中国使6亿人口摆脱了贫困,无论以何种标准而论,这都是一项惊人的成就。但城乡差距、沿海和内地的差距以及城市之间和农村之间的差距仍然存在。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研究表明,过度收入不均导致增长放缓,削弱了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强化社会安全网,改善获取教育、医疗和金融服务的机会,能有效缓解收入不均。另外,明智的再分配政策,如累进税制,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记者李思根据拉加德在2015复旦全球领袖论坛中的演讲整理而成)
来源:上海金融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