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互联网对经济的作用,首先是作用于流通产业。在生产者与最终消费者之间,需要各种中间营销服务(运输、批发、零售),产生流通成本。互联网使企业直接面对消费者(或者需求方),减少了产品市场多余流通环节,缩短社会价值转化流程,使交易成本大大减少。为贯彻“互联网+”行动计划,商务部研究制定了《“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并于日前印发。
中国中小企业信息网讯 日前,商务部下发了《“互联网 流通”行动计划》,提出以“互联网+流通”为载体,完善顶层设计,加强公共投入和环境建设,推动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格局。重点在电子商务进农村、电子商务进中小城市、电子商务进社区、线上线下互动、跨境电子商务等领域打造安全高效、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流通产业升级版。力争在1到2年内,实现以下具体目标:
在全国创建培育200个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示范县电子商务交易额在现有基础上年均增长不低于30%。创建60个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培育150家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打造50个传统流通及服务企业转型典型企业,培育100个网络服务品牌。运用市场化机制,推动建设100个电子商务海外仓。指导地方建设50个电子商务培训基地,完成50万人次电子商务知识和技能培训。力争在2016年底,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2万亿元。网上零售额达到5.5万亿元。
行动计划基于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社会公众的关注重点以及现代流通业今后发展趋势,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内容,提出了6项重点工作任务:一是推动电子商务进农村,打造工业品和生活用品下乡及农产品进城的便利渠道,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培育农村电商环境;二是鼓励电子商务进社区,创新和拓展服务型网络消费范围;三是支持电子商务进中小城市,提升网络消费便利性;四是推广线上线下互动,激发消费潜力;五是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助力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六是加快电子商务海外营销渠道建设,推动电商企业“走出去”。
商务部电子商务司负责人表示,为保障主要目标的实现和重点任务的落实,《计划》提出了四项主要措施。这些主要措施既包括深化普及电子商务应用等现实问题,也涵盖了完善“互联网 流通”发展环境、开展示范引导、鼓励电子商务技术创新与模式创新等基础性和长远性工作,主要包括4个方面11项举措:
首先是基础和环境建设方面,具体措施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坚持规划引领,研究制定发展智慧流通的政策性文件,建立健全智能化流通支撑体系,启动研究“十三五”电子商务发展指导意见;二是协调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移动宽带、物流配送等电子商务基础设施,提升服务能力;三是继续深入开展电子商务与物流快递协同试点,加快推动快递物流与电子商务协同发展;四是通过推进商务大数据建设加强电子商务统计监测;五是建立完善电子商务领域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常态化工作机制,大力打击侵权售假行为。
其次是示范引导推动创新方面,一是通过继续开展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和示范企业遴选和创建推进电子商务示范创建工作;二是支持传统零售企业开展全渠道运营,支持生活服务企业深化电子商务应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引导传统流通服务企业电子商务创新。
第三是宣传培训方面,措施包括组织利用各种媒体宣传推广电子商务领域经验做法,引领带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通过推进国家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知识更新工程、指导地方建设人才继续教育基地等,进一步完善电子商务人才培训工作机制,加强人才培养。
最后是法规规范方面,一是继续推动《电子商务法》立法工作,研究出台《网上商业数据保护办法》等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电子商务政策法规环境;二是积极发起或参与APEC、中韩、中日韩、金砖国家、上合组织等多双边电子商务谈判和合作,参与和主导电子商务国际规则制定。
在日前召开的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表示,商务部“互联网 流通”是要做政府部门该做的事,而不是来替代市场的作用。要想方设法解决“互联网+流通”的两个瓶颈问题。一是解决电商“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比如要积极发展中小城市和农村电商,要完善其快递配送、物流仓储等基础设施,同时要鼓励电商企业建设海外仓打造境外物流体系。二是要打破电商“最后一百米”的瓶颈,比如鼓励电商进社区、推广线上线下互动、创新服务民生方式等等。
沈丹阳表示,“互联网 流通”旨在进一步发挥电子商务在培育经济新动力,推动流通产业转型升级,充分发挥电子商务在释放消费潜力,激发行业活力和增加就业机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行动计划》中将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作为重点工作。近日,商务部和财政部在浙江省遂昌县组织召开全国农村电子商务现场会。会议提出,2015年,商务部、财政部将继续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支持范围从去年的56个县,扩大到以中西部地区为主的200个县,并向革命老区倾斜。(编辑:孙楠楠)
来源:中国中小企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