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了设立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会议决定,中央财政通过整合资金出资150亿元,创新机制发挥杠杆作用和乘数效应,吸引民营和国有企业、金融机构、地方政府等共同参与,建立总规模为600亿元的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
另外,据记者观察,财政部部长助理许宏才在9月1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国务院例行政策吹风会上介绍了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的有关情况。并表示,不再给发展基金定向,而是将资金投向各个领域的种子期和初创期成长型中小企业。
许宏才表示,设立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要采取市场化专业化运作模式,实现与金融资本相结合,撬动社会资本投入,放大财政资金效应;采用由专业管理团队筛选项目的方式运作,使得财政支持更有效率、更加公平。
许宏才多次强调,扩展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的投资领域。“原来中小企业也有部分支持资金,但是由不同的部门管理,确定不同的投向。这次设立的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不再区分方向,而是把投向确定为工业、农业、科技、教育、文化等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的种子期和初创期成长型中小企业,把政策范围拓展到全部的领域。通过创新机制使各类中小企业均能够享受国家政策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在方向和投向上体现的是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更多种子期和初创期的企业提供支持。
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经济研究处冯立果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对此次设立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表示肯定,认为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所使用的母基金带子基金的形式非常有效。
冯立果说:“我国有1800万家企业,其中只有几十万家是大中型规模的企业,98%以上都是中小微型企业,还有接近50万家的个体工商户,所以中小微企业数量较多,涉及的面也很广。仅靠一个基金,这些资金对企业来说是杯水车薪的,不可能解决中小企业的全部问题。所以资金如何使用是很重要的问题,通过使用投资杠杆,撬动社会资本进行投资可能会解决中小企业的部分问题。”
那么应该使用有限的资金解决具体哪一部分的问题呢?
冯立果表示,由于中小企业中存在大量的劳动密集型以及中低端业务的企业,这种企业通过大量资金的投入解决自身问题的可能性很小,想要改变发展现状十分困难。所以商业类基金以及风险投资都倾向于投资有一定科技水平的公司,现在的基金更多地投向了围绕互联网产生的一系列科技类企业。
冯立果建议,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作为政策性基金,要尽量避开市场上的商业基金,避免投资的重合,要面向“三农”等具有一定成长性的朝阳产业领域,以此来补充以往银行等机构对涉农问题金融支持的不足。
对于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不确定投向这一特点,冯立果认为,不确定投向会使投资更加开放。在一定程度上广撒网,在不同的领域进行试验,可能会比指定产业方向取得更好的效果。现在难度较大的是,政策目标没有针对性,又要产生政策想要的结果,政策能不能与企业的需要相契合。投向开放,但最终还必须落实到一定的产业领域上,这就需要研究部门进行分析,进行准确的投资,需要一个过程的积累。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