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增速换挡,有望在今年完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9月21日在狮山论坛2015上表示。
张立群表示,尽管2012年后稳增长力度比过去小,但是着力点比过去丰富,而且标本兼治的效果越来越明显。在此基础上,从新型城镇化的启动,保民生效果的显现,出口也出现低位走稳表现,因此底部已经显现出来了。
下一步的重点是供给侧的调整,他分析,以实体经济为主,推进结构调整和改革创新,开辟好的道路,启动城镇化道路,这样,十三五就会开局良好。
以下为部分发言实录
主持人:张老师也是长期从事宏观经济工作的,您认为在此过程中,我们要强调什么。
张立群:我借助李克强总理在达沃斯论坛上的话:中国经济时有波动,势能向好。中国出口增速2002年到2007年年均增长22.2%,2010年到2014年年均增长是8.57%,汽车和住房明显降温,2002年到2010年年均增长24%,2010年到2014年年均增长只有7%,城镇商品房的建设2002年到2009年增长是19.8%,2010年到2014年年均增长是3.6%,市场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中国十几亿人口的大国经济,我们的转型是非常复杂的,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提出的稳增长是中医疗,强调标本兼治,避免一揽子计划,带来不可持续的因素。稳增长的努力,持续到今年已经是第四年,大家认为见效慢,下行压力依然存在,但是我们注意到积极向好的因素,可持续的因素不断的增加,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来看。稳增长在消退方面已经出现了积极的效果,8月份社会消费品增长了10.8%,比7月份略有提高。从历史的经验来看,必然会带来房地产投资经验的转变。从新型城镇化结合的“一带一路”基础设施不断的加强,建设任务全面的增加,另一方面建设资金的保障方面,现在通过探索,不断增加新的措施,包括地方债额度的增加。投资的增长,现在的势头是越来越明显。出口方面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出口走稳也是可以期望的。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在没有明显扩张财务,形成负债压力的情况下,我们在稳定经济增长方面,稳定市场需求方面,产生的积极效果越来越明显。在需求稳定的情况下,走稳的态势越来越清晰了。刚才两位嘉宾谈到了结构调整和改革,现在创新的效果越来越明显。最重要的表现就是两极分化,区域经济的两极分化,行业发展的两极分化,都看得越来越清楚。结构性的调整让我们清除过度的产能过剩,使供给和市场需求更好的对接。这些都是积极的变化,结论就是形有波动,势能变好。大国经济在复杂的背景下,出现短期的波动是在所难免的。我们经过几年的努力,形成增长相好的大势,增长趋好的大势是向好的,因此我同意两位嘉宾的观点,我对中国经济是谨慎乐观。
主持人:您对于趋稳是非常肯定的,供求侧问题还是存在的,两极分化。
张立群:供给侧改革要想取得效果,时间更长一些,任务更加的艰巨。一些积极的变化已经表现出来了,例如浙江经济出现了新的亮点,包括广东也出现了新的亮点。
主持人:东北的经济还是不好的,达沃斯会议我也去了,感觉东北的情况,跟珠江和江浙地区不太一样。
张立群:供给侧的变化,薄弱环境和地区来说,东北是非常薄弱的,因此要在东北采取针对的措施,这是非常必要的。
主持人:从温州到东莞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您也认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关系到产业升级,最终是否可以摆脱中等国家收入陷井。在座很多的企业家从事实体经济,这种经济状况下,您作为实际操盘者,对企业家有怎样的建议或者是警示。
张立群:中国经济的发展,关键还是将实体经济做强。实体经济发展了,就可以今日新的阶段。改革开放后,中国实体经济的发展解决的是从无到有的问题。新常态的背景下,解决的是从有到好的问题。这种跨越,对中国经济,引领适应新常态是至关重要的。企业家必须要从过去有没有,转变到现在的好不好。对于中国经济夯实新常态的发展基础是至关重要的,国际金融危机后,美国经济好转,也是依靠实体经济。
由于实体经济太难,很多人另辟蹊径,在创新方面找出路,例如互联网的金融、影子银行、股市和互联网 方面,有过去赚块钱的情况,赚一把钱就走。我们要将互联网 和金融创新引入实体经济,这样我们的经济才会夯实和健康发展。
主持人:从总体宏观局势来说,中国经济在触底趋稳,是否可以这样讲。
张立群:我认为可以这样讲,中国经济增速换挡,有望在今年完成。尽管2012年后稳增长的力度比过去小,但是着力点比过去丰富。而且标本兼治的效果来说,效果越来越明显。在此基础上,从新型城镇化的启动,包括保民生的效果显现。出口也出现了低位走稳的表现,因此底部已经显现出来了。下一步的重点是供给侧的调整,就是刚才谈到的,以实体经济为主,推进结构调整和改革创新,将好的道路开辟出来,城镇化的道路也要启动,这样的话,十三五就会开局良好。
由佛山市南海区狮山总商会主办,《财经》杂志、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联合承办的狮山论坛2015于9月21日在广东狮山镇举行,主题为“探寻区域发展新动能”。
来源:财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