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三季度以来,受世界经济和国际市场变化等因素影响,我国经济下行因素增多,下行压力较大。但也要看到,自2012年开始的稳增长工作,在稳定市场需求、推进结构调整、培育新的增长动力方面的成效持续累积。因此尽管面对下行压力,但中国经济总体仍表现出企稳向好态势。
工业增速缓中趋稳。中国经济增速换挡主要集中于工业制造业。2012年以来,工业增速在波动中持续下降。但比较今年二季度和三季度的工业增长态势,表现出趋稳的基本态势。9月份工业增速下降,与上年基数较高,以及阅兵期间一些企业停工等有关。综合分析,工业增长呈现趋稳态势。
消费持续平稳增长。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0.9%,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8%,较8月份提高0.4个百分点。消费持续平稳增长,是政府全力保障民生的结果。由于政府高度重视和全力落实,加上服务业发展平稳、创业型就业增加等客观因素支持,近年来就业形势大体稳定。9月份调查失业率5.2%左右,城镇新增就业超过1000万人。就业平稳支持了居民收入平稳增长,1—9月份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按照可比价格同比增长7.7%,增速较上半年提高0.1个百分点。这就必然给消费的平稳增长带来基础性支持。
房地产市场销售持续回暖。1—9月份城镇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7.5%,增速较1—8月份加快0.3个百分点。今年6月份以来,房地产销售形势持续回暖,房地产业发展条件趋向改善。
基础设施投资增速虽有波动,但势头趋强。1—9月份基础设施投资(不包括电力)同比增长18.1%,增速较1—8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主要受铁路投资回落幅度较大影响。城市公共设施投资、水利投资增速都有所提高,表明增强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效果不断显现。从未来趋势看,新型城镇化带来的城市群之间互联互通建设步伐加快,城市地下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政府公共职能加强以及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力度加大,“一带一路”大格局奠基带来的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增加等,使基础设施投资空间显著扩大。地方债置换等措施,明显缓解了基础设施投资的资金困难,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督查力度加大,推动了投资进度加快。
过剩产能处置力度加大,股市风险得到控制。市场调节下的优胜劣汰活动持续推进,企业分化情况日益明显;产业结构调整向上游推进,钢铁、水泥等行业过剩产能退出进程加快。供给端调整取得进展。与此同时,在货币政策的配合下,资金和债务链条并未发生普遍断裂。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认为中国经济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正在稳中求进中不断构筑新的增长基础,蓄积新的增长动力,企稳向好的态势预计将日益明显。
(作者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
来源:人民政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