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亚太地区副主席李晶在媒体讨论会上表示,中国经济近期慢慢开始企稳,经济的调整已经初见成效;同时,中国经济发展的驱动力从制造业转化为第三产业。
李晶指出:“中国三季度经济数据引发了市场对中国经济未来走向的担忧。我认为中国宏观政策积极,人民银行在三季度GDP公布后宣布了自2014年11月以来的第六次降息,从短期来看中国短期经济仍呈现稳定态势。”
“目前,服务行业在GDP中占比为51.4%,制造业占比降至40.6%,服务业的比重比制造业高出大概10个百分点左右。”她表示,传统行业仍存在产能过剩的现象,包括钢铁、水泥这些行业。
李晶认为,应该把当时“李克强指数”和现在的新经济指数合并起来衡量现在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行业的发展情况,整个经济的转型表明了“双速经济”的现状,一些传统经济需要马上改革,这样才可以使经济将来有更加稳健的增长。
从货币政策来看,未来再降息的空间比较小。李晶称,未来经济增长的动力还是来自结构调整。
从资本市场来看,IPO已经重启,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将得以恢复。“目前,资本市场还是比较看好新兴技术、银行业、公共事业以及保险业等行业,但债券市场在未来的数年发展速度也不会很快,因为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两个合起来,将来融资的量会很大,使经济对银行贷款的依赖性有所降低。”李晶如是说。
沪港通从去年11月17日开通至今已经满一年,对此,李晶表示:“沪港通开通对香港和中国内地的经济和市场有很重要的意义,现在沪港通把内地和香港的资本市场更加紧密地关联在一起,它不只是一个投资的渠道,也是一个信息交流的平台。沪港通也帮助中国内地的这些公司提高监管的透明度,而且帮助投资者控制风险。”
关于深港通或不日开通的消息,李晶表示:“对于深港通,大家还是对它有很高的预期,我们比较乐观地估计深港通可能在未来几个月公布,明年上半年会"通车"。之后会更加促进海外投资者在中国内地的投资。”
“深港通会吸引更多的资金到中国A股市场投资,深圳的股票还是跟上海的不同,有很多高成长性的公司、科技的公司、服务性的公司,都是上海没有的公司,我觉得海外的投资者还是很感兴趣的。同时深港通也会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股市更加开放,汇率和利率的市场化,都是整个金融改革的一部分,我们还是期待深港通的开通。”李晶说道。
就A股市场未来将如何演变,李晶告诉记者:“现在指数区间基本上稳定下来了,明年也不会暴涨,也不会暴跌,整个的波动程度会降下来。这是好事,因为夏天股票暴涨之后的暴跌打击了股民投资的信心。在最近一段时间,随着经济的企稳,股市也在企稳。IPO重启后会给股市新的动力,输入新的血液,股民慢慢重建信心,市值重新修复,所以对明年我们还是持谨慎乐观的态度。”
在汇率市场化方面,自央行8月11日调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报价机制后,央行逐渐退出常态的干预,由市场决定汇率。李晶称,人民币汇率已经逐渐回归市场化水平,并且不存在继续贬值的基础,“我们预期在年底之前,人民币(USD/CNY)汇率的波动幅度还是在6.35-6.4左右,短期汇率走势趋于稳定;从中长期来看,人民币与美元相比,还是有下行的压力。”
对于万众瞩目的注册制到底会于何时推行,李晶表示:“IPO重启之后,还是需要一段时间,不知道明年之内能不能施行,但是证券法要修改才可以实施。证券法要修改的话,需要很长时间。这是一个发展的趋势和目标。”
关于人民币加入SDR的问题,李晶认为:“人民币在全球外汇比重只占1%,这跟中国经济规模是不匹配的。当人民币加入SDR之后,特别是人民币在未来数年若能成为自由流通的货币,我们预计人民币在外汇储备中占的比重会加速增长,可能从1%增加到5%。”
此外,李晶称,中国经济日益发展将会在休闲开支、建设社会基础设施以及城镇化三方面带来投资机会。
她解释称,首先,中国人民物质基础逐步增强,在高品质的食物、饮料、娱乐、高级生活服务上有很大的需求,这有助于服务行业的发展和投资,比如电子商务、物流、零售等行业。其次,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会带动整个医疗、教育、养老金、保险和其他金融服务的需求;最后,随着人口大量从农村迁移到城市,增加了对基础设施的需求,未来投资空间很大。
来源:上海金融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