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9年金融危机之后,我国外贸已连续五年保持正增长,但就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一脚“急刹车”让外贸再度跌入负增长区间。昨日,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黄颂平透露,2015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为24.59万亿元人民币 ,同比下降7%,此外,黄颂平还预测,去年的外贸颓势很有可能延续至今年。
2015年大降7%
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把外贸目标设定在增长6%左右,但自去年1月进出口数据双双大幅下降以来,之后整整一年的时间里,外贸始终没有走出颓势。
海关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4.59万亿元人民币 ,比2014年下降7%,远远低于去年初定下的目标。其中,出口14.14万亿元,下降1.8%;进口10.45万亿元,下降13.2%。
虽然在2015年之前,我国进出口已经连续三年没有达成年初定下的目标,但起码都保证了进出口总额的正增长。对于去年不佳的外贸数据,黄颂平表示,外需低迷、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大幅下跌和大宗商品进口量增速放缓是主要原因。在他看来,2015年可以说是我国货物贸易自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所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较为复杂严峻的一年。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则坦言,去年以来,无论是国际市彻是国内环境,外贸领域的不匹配现象愈发明显。“国际上,传统市场贸易空间小,新兴市场虽然有空间,但后续动力不足;就国内而言,传统的外贸竞争优势弱化,新竞争优势的培育又尚需时日。此外,一系列优惠政策能起到的效果正在递减,WTO等多边贸易体制给我国外贸带来的红利也十分有限。”白明说。
新年持续承压
最严峻的一年已然过去,今年的外贸局势能否有所改善?实际上,尽管去年全年外贸始终不振,但去年12月的进出口数据已有明显回暖的迹象。数据显示,去年12月单月,我国进出口总值2.48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仅下降0.5%。其中出口1.43万亿元,增长2.3%;进口1.05万亿元,下降4%,均远超各方预期。
但业内普遍认为,年末的“翘尾”并不意味着今年外贸会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合作室主任张建平就表示,月度数据本身的波动性都是比较大的,跟当月的节日因素和汇率波动等都有直接关系,外贸走势如何一般都要整合多月的数据来判断。
黄颂平也坦言,2016年世界经济低增长、外需低迷的情况不会有明显改善,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仍然面临很多困难。此外,去年12月我国外贸出口先导指数为31.2,较11月回落0.8个百分点,有分析认为,外贸出口先导指数下跌预示着今年一季度我国出口压力仍然较大。
不过在白明看来,今年外贸全年低迷不振并非已是“板上钉钉”。“去年进出口的持续低迷为今年外贸提供了一个较低起点的基数,出口颓势可能会因为低基数效应而有所改观。另外,人民币贬值也会让更多的企业从贸易中获益。”白明解释称。
白明还表示,目前“一带一路”已经步入正轨,跨境电商发展迅猛,四大自贸区也完成了“搭台子”的步骤,下一步将专注于“唱戏”。在白明看来,今年的出口数据或将好于去年,进口也有望实现低速增长。
“求变”供给侧改革
尽管有诸多亮点可期,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我国外贸仍然处于“寒冬”之中。想要扭转颓势,“求变”是重中之重,不仅外贸企业自身需要转变,国家对于外贸的扶持方式同样需要转变。
“我国仍然处于外贸转型的阵痛期之中,传统的服装、鞋帽等外贸商品相对于东南亚等国家生产的商品已不具备比较优势,具备竞争力的外贸商品虽然崭露头角,但形成规模的少之又少。”白明说。在他看来,我国外贸企业应抓紧转型升级,摆脱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思路,提升产品的质量和品牌效应。“目前,涉及高铁、核电、信息通信等领域的企业应当继续加大‘走出去’的步伐,另外,像新能源汽车、石墨烯产品等都可以成为提升企业外贸竞争力的筹码。”白明表示。
随着一系列政策的刺激效果逐渐弱化,白明认为,国家支持外贸发展的重点也应由之前的政策激励转移到“松绑”企业身上。“特别是要通过体制改革和创新,消除捆绑在企业身上的束缚,激发企业的创造力。”白明说。
来源:北京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