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人士认为,在压低短端、维稳经济的货币政策核心目标下,一旦短端利率有明显抬头趋势,降准将成为大概率事件
■本报记者 傅苏颖
《证券日报》记者从外汇交易中心获悉,17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报6.5237,较上一个交易日大幅下调107个基点,降幅创1月7日以来的最高,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已连续两日下调。在岸、离岸市场也纷纷下调逾100个基点,维稳于6.52附近,在岸、离岸市场人民币汇率走势仍然高度一致。
交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经过去年央行对中间价形成机制的进一步改革,当前中间价的形成,更多的是根据市场的供求关系进行波动。因此,近期人民币汇率的涨跌主要和国际市场的大幅波动有关。
“人民币汇率短期趋稳,但贬值压力仍在。”民生证券研究院固定收益组负责人李奇霖昨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人民币贬值的核心压力来自人民币资产赚钱效应的下降。
连平认为,1月份银行信贷投放创历史记录,表明我国的投资增速不会很低。综合来看,我国的政策将紧紧围绕保持经济的平稳持续增长,因此,汇率存在贬值压力,但只会小幅贬值,不存在持续贬值的基础。”
随着汇率的短期走稳,以及已公布的部分中国宏观经济和金融数据转暖向好,市场对于央行降准预期开始升温。
“央行降准仍需等待。”李奇霖认为,今年1月份,市场上出现了轻度“钱荒”,而央行不降息、不降准,这里的政策考虑一方面是出于维稳汇率,另一方面则是对于信贷投放过快、债市杠杆偏高的忧虑。
“由于春节前后,央行动用了多种手段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市场流动性相对较为充裕,因此,当前降准的概率较小。1月份、2月份市场的流动性波动较大,预计3月份将归于相对比较平稳的状态,如果3月份外汇占款仍然下降的较快,将大大增加降准的概率。预计3月份之后将成为今年首次降准的‘时间窗口’。” 连平指出。
发改委:“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已过初审论证
本报讯 《证券日报》记者获悉,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赵辰昕17日表示,“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目前已多次经历党中央、国务院审议程序,送各省区市、党中央有关部门、国务院有关部门、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中央军委和有关人民团体等148个单位征求了意见,1月25日至26日,提交全国人大财经委进行了初步审查,1月31日,专家委员会对草案进行了论证,形成了论证报告。下一步,将按照规定程序提交讨论审议,不断修改完善。履行完相关程序后,会在规定时间提交全国人大审查。
赵辰昕是在当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的定时定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作出上述表示的。
赵辰昕在会上还介绍了促投资稳增长工作情况。今年1月份发改委共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21个,总投资541亿元。
截至2015年底,11大类重大工程包已累计完成投资50564亿元,比11月底增加3465亿元,已开工48个专项、326个项目,比11月底增加22个项。
赵辰昕还表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发改委各项改革任务都取得了重要进展。一是简政放权改革成效明显。 二是投融资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 三是价格市场化改革力度持续加大。四是国有企业和重点行业改革稳步推进。(沈 明)
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