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财政赤字今年定3%,它本身不能被视为扩大赤字财政的信号。是变成靠赤字拉经济的凯恩斯主义复归,还是把赤字用在供给侧改革上,要看执行。
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中心于3月6日举行记者会,财政部部长楼继伟答记者问。搜狐财经思想库专访了北京大学市场与网络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主任助理陈永伟,请他从财税和宏观经济的关系解读楼继伟的解读。
陈永伟认为银行不良贷款率其实比较严峻。随着去库存,去产能的推进,这一比例还可能持续走高,尽管从日前看风险基本可控,但比较担心"大而不倒"的事发生。过去由于信贷扩张,导致一些企业产能过剩,如果企业倒了,贷款就收不回,此时银行可能持续加大贷款,这样不良贷款率会更高。从历史上看,这种逻辑不断重演,希望这次不会。还有,最近部分地区房市的疯狂也可能为不良贷款的爆发埋下隐患,这点值得重视。
陈永伟认为,财税改革这块的内容非常广。正如楼部长所说,在一些领域,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而另一些领域的推进则比较缓慢,这可能是因为改革需要牵涉各部门利益所致,对此,我们需要有些耐心,关键要看改革是否在推进。如果改革一直在走,那还是可以期待的。我注意楼部长着重提到了营改増推进慢了。这项改革比较有利于降低中小企业目前税负,因此它的滞后可能会影响全民创业的全面推进,希望今后可以加紧,完成进度。有一点想说的是,其实营改増也有利有弊,利如对一些劳动力密集行业(如快递),由于缺少发票抵扣,所以改革反而可能增加税负,这点要注意。在全面推进营改增时也应注意行业差别。
对于扩大财政赤字,陈永伟说:“虽然去年目标是2.4%,但实际是远高于这一数字的,约为3.5%,今年定3%,它本身不能被视为扩大赤字财政的信号。是变成靠赤字拉经济的凯恩斯主义复归,还是把赤字用在供给侧改革上,要看执行。”
陈永伟认为,赤字可以是加支出,也可以是减税收。个人认为减税收可能更重要,更能从底层激活企业活力,也更附合供给侧的目标。
对于今年实际赤字是否会超过政府目标,陈永伟认为,希望能控制住赤字。但如果经济持续下行,不排除实际赤字超过预定目标的可能性,因为6.5%-7%的增长压力还是挺大的。扩大赤字和债务,风险是挺大的,而且归根到底会转化成未来的税负或通胀。现在面临调结构,补短板,有一定赤字的扩大很正常,但对赤字规模一定要高度重视。赤字管理,一要收得住,不能把临时赤字变成了长期的。好像吃药变成了吃饭。二要分好用途,要用到切实急需的领域,不能和以前一样为了保增长就铁公基乱上,重复建设。
对于今年实际赤字是否会超过政府目标,陈永伟认为,希望能控制住赤字。但如果经济持续下行,不排除实际赤字超过预定目标的可能性,因为6.5%-7%的增长压力还是挺大的。扩大赤字和债务,风险是挺大的,而且归根到底会转化成未来的税负或通胀。现在面临调结构,补短板,有一定赤字的扩大很正常,但对赤字规模一定要高度重视。赤字管理,一要收得住,不能把临时赤字变成了长期的。好像吃药变成了吃饭。二要分好用途,要用到切实急需的领域,不能和以前一样为了保增长就铁公基乱上,重复建设。
陈永伟说:“有趣的是,楼部长提到了过去GDP增长10%,财政增长20%的事。这个到底有没有反映税负在增加的现象?我想客观上是有的,因为这种比例不一很难用征管力度或其他原因解释。现在如果财政收入下来的速度比GDP快,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税负确实减了,这点其实是不错的信号。”
陈永伟对楼部长说到的地方债问题,认为有一点要注意,就是我国很多的政府债是隐性的。现在地方债务融资平台规模有多大,还没统一认识,因此地方债风险可能会比想象的大。现在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不少,因为经济下行,收入少了。怎么平衡?要么继续土地财政的老办法,要么减少开支。后一条路应该更健康,但这要求彻底改掉以GDP为纲的发展模式。这需要改革官员激励,不再将GDP作为最关键考核指标。
陈永伟认为个人收入税由分项改为综合非常重要,它是能真正把家庭税负降下来的一个手段。但怎么改,可能还要看。现在各收入源统计不一,加总各项收入有一定难度,以家庭为单位收更不易(究竟怎么算一家,是户口,还是居住?),这个还需要继续探索。先建立统一的家庭财产和收入登记系统,是这一改革能顺利推进的前提。
陈永伟书:“说到劳动合同法,其实是中国很特有的一个法。在大部分国家,劳动合同都都只是合同法规范的一个方面。专门立法后就有很多奇怪之处,企业和员工签了合同,如果违反了劳动合同法,那是看合同,还是看法,其实这个是很值得思考的。从效果来说,劳动合同法不仅加重了企业的负担,而且由于企业对员工的忧虑,客观上增加了员工求职的难度。从劳资双方讲,它都不是一部良法,它应该是到了要改的时候了。从现在推进供给侧改革,激发企业活力的角度看,对劳动合同法的修改,或者废除,是具有很重大的意义的。”
来源:搜狐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