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一季度新鲜出炉的宏观数据支持我国经济温和回暖的基本判断,政策红利开始显现,积极因素正在积累,市场信心明显增强。与此同时,我们也应清楚认识到目前的增长基础仍然不够坚实,"三去、一降、一补"任务仍然非常艰巨,尚不能轻言U型反转。
4月11-15日被称为我国的“超级数据周”,一系列重要宏观经济数据陆续发布。2016年“开门红”已经成为板上钉钉的事实。最新数据显示,虽然我国传统行业依然面临巨大挑战,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但一些可喜的变化令人振奋,前期以供给侧改革为导向的政策红利正在显现。总体来讲,第一季度数据支持我国经济止跌企稳的趋势判断,特别在新经济领域,积极向好的因素正在逐渐积累,并必将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传统行业数据普遍趋好
这周刚刚公布的诸多宏观数据普遍趋好。例如,3月CPI环比下降0.4%,但同比增加2.3%。PPI仍然呈现49个月以来的下降趋势,但是下降幅度收窄,3月为-4.3%,前值为-4.9%。同时PPI实现2014年1月以来首次环比增加,为0.5%。CPI和PPI的改善有利于我国企业盈利的提高。在此背景下,1-2月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利润355亿元,增长4.8%,从而也结束了2015全年利润下降的局面。
同时,制造业PMI指数由2月的49提高为3月的50.2,是自2015年8月以来持续低于荣枯线的趋势性改进,反映我国经济活动正在缓慢复苏。其中,新订单指数、采购量指数、原材料库存指数等指标也都出现回升趋势。
此外,2月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额3.8万亿,增速10.2%,超过2015年全年平均增速0.2个百分点,并实现1年以来的首次回升。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固定资产投资额接近1.3万亿,增速高达20.2%,这也充分体现我国国有企业在此轮经济复苏过程中的中坚力量地位。
另外,作为我国经济增长重要驱动力的进出口也递交了一份振奋人心的答卷。其中3月进出口总额1.9万亿,包括出口1.05万亿,进口0.85万亿,与2月相比均大幅提高,环比增速分别高达27.9%和39.8%。出口同比增加18.5%,前值为-20.6%,不仅一举扭转负增长趋势,并且反弹迅猛,实现“撑杆跳”。
但在为我国经济逐渐转好庆幸的同时,也应保持冷静思考。正如李克强总理近日强调,我国经济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但根基仍然不够坚固,需要进一步夯实。第一季度的部分宏观数据也验证了这一点。例如,1-2月全国工业用电量同比下降2%,对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的贡献率为-70%。其中,重工业用电量同比下降2.3%,轻工业用电量同比回落0.8%。另外,货运量1-2月持续下降,增速甚至由正转负,即由1月同比增速的1.5%下降为2月的-0.5%。其中,铁路和公路货运量同比和累计增长均出现回落,尽管水运货运量增长较快,2月同比增速达11.5%。
新经济数据令人鼓舞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提“新经济”,它不仅指第三产业中的“互联网 ”、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也包括基于传统第一、二产业而发展起来的新兴业态,如3D打印技术、智能制造等。与传统行业数据喜忧参半相比,第一季度新经济领域数据令人鼓舞,凸显我国经济结构的再调整战略已经初见成效。
例如,1-2月我国网上商品和服务零售额同比增加27.2%,远超同期社会零售额增速(10.2%)。同时,阿里巴巴最新的2015年度财务报表显示其中国区的零售交易总额高达3万亿人民币,已超过沃尔玛成为全球最大零售商。而阿里巴巴能够在短短16年时间就赶超具有50多年历史的老牌全球零售巨头,主要得益于互联网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等)在我国的迅猛发展及广泛运用。
作为新经济重要代表的信息产业今年也是“开门红”。1-2月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主要指标增速加快,其中运营服务收入同比增加15.6%,软件业务收入同比增加15.5%等。同时,外资对我国新经济,特别是高技术服务业的发展也充满极大期待和信心。1-3月我国高技术服务业中的数字内容及相关服务、信息技术服务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分别增长241.7%和208.2%。
新经济不仅助力我国产业结构的成功转型,也在吸纳劳动力领域做出了积极贡献。例如,占我国全国社会零售总额10%的阿里平台带来超过1500万的直接就业和超过3000万的间接就业。另外,数据显示,1-3月我国就业市场保持稳定,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国就业市场的韧性,以及服务业和新经济的快速增长,从而能够抵消、缓解同期“去产能”背景下的职工分流和转岗压力。
国际机构纷纷看好中国经济
鉴于近期的一系列最新数据,主要国际机构纷纷看好我国经济发展。例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4月12日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分别下调2016和2017年全球经济增速0.2和0.1个百分点,至3.2%和3.5%,但唯独上调中国2016和2017年经济预期至6.5%和6.2%。这次调整距离上次IMF预测只有3个月时间,而调整的依据也主要是我国1-3月的宏观经济数据。这也反映了IMF基本认可我国经济在过去一段时间,特别是第一季度呈现的新趋势。IMF总裁拉加德指出,中国人民银行近期在加强与市场沟通、稳定汇率等领域均有所进步,这都有利于提升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的信心。但同时,《世界经济展望》也强调中国经济仍然面临不少挑战,例如在由以制造和投资为主的驱动模式向以消费和服务驱动模式转型过程中,如何实现经济的再平衡和平稳发展将是关键。
无独有偶,尽管今年初穆迪、标普下调中国经济展望,但4月12日国际三大信用评级公司之一的惠誉没有“跟风”,坚持自2015年11月以来对中国市场的“稳定”展望。惠誉的理由包括我国外汇储备仍居全球之首,远远超过国家的外债规模。近期我国外汇储备的积极变化再次印证了这一点。例如,3月我国外汇储备比2月净增102亿美元,高达3.21万亿美元,并结束了连续4个月的下降趋势。同时,惠誉也指出近期我国资本市场和汇率流动性和波动较大,但总体上仍处于稳定和可控状态,从而对我国经济发展充满信心。
总之,第一季度新鲜出炉的宏观数据支持我国经济温和回暖的基本判断,政策红利开始显现,积极因素正在积累,市场信心明显增强。与此同时,我们也应清楚认识到目前的增长基础仍然不够坚实,“三去、一降、一补”任务仍然非常艰巨,尚不能轻言U型反转。
(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宏观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员)
来源:财经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