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江苏省中小企业协会官方网站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要闻导读

工匠精神的源头活水

添加时间:4/27/2016 9:56:54 AM 浏览次数:219

  导读

 

  他们兢兢业业,乐于为产品质量的哪怕是一小点提高而付出巨大的心血,与此一脉相承的是,他们将产品质量出现瑕疵视为耻辱,断不能容忍一件质量不合格的产品从自己的手上流出,到市场上以次充好。

 

  文 张述冠

 

  在他的《活法》一书中,稻盛和夫先生详细描述了他早年潜心解决某个生产制作难题的情景。创业之初,公司的某个陶瓷产品在炉中烧制后总是曲翘,样子很难看,在多次实验改进之后仍不如意。当时还是一名技术人员的稻盛和夫便打开实验炉的窥视孔仔细观察,想亲眼目睹它的变化过程。

 

  果然,随着温度升高,产品像活物一样卷曲起来。在一旁屏息凝视的稻盛和夫多次产生一种冲动,想把自己的手伸进炉内,从上面将产品压住,校正它的翘曲。在经过多次这样的观察和冲动之后,终于,产品给稻盛和夫回应了。“从上面压住”这一刹那的冲动给了稻盛和夫解决问题的灵感——只要在产品上面用耐高温的重物压住,就能烧制出完全平整的合格品。

 

  “工作现场有神灵,” 稻盛和夫说:“用真诚的目光仔细观察现场,用眼睛去凝视,用耳朵去倾听,用心灵去贴近,这时我们就可能听到产品发出的声音,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对工作充满责任感和热情,对产品质量的改进有着一种近乎偏执的追求,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工匠精神”。一个具备工匠精神的人,能够从他正在精雕细琢的产品中看出灵性,从而领悟到如何才能让产品的质量臻于完美。稻盛和夫先生的炉外凝视就是工匠精神的极好体现。

 

  工匠精神的式微

 

  李克强总理2016年3月5日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到,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总理如此宣扬工匠精神,实际上也是在告诉我们,工匠精神在我国已经是一种稀缺品。

 

  我们或许并不缺乏工匠精神的传统,只不过,在30多年来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对规模和速度的过分追求导致粗放式发展成为一种主流的模式,大多数企业老板都以“周期短、见效快”为导向来开展投资经营,于是,工匠精神的传统日渐式微,竟至沦为一种不合时宜的老古董。

 

  如今的中国已是全球的制造业中心,但我们在国内却买不到满意的产品,以至于争相走出国门到欧洲、日本等地疯狂购物。而中国人海外购物的主要目的地,如瑞士、日本等,无不是工匠精神得到了很好的传承的国家。

 

  在这些国家,从事着普通甚至可以说是简单的工作,却能将事情做到极致的匠人所在多有。他们可能是某一项技能的传承人,对这项技能的发扬光大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因此,他们数十年如一日持续钻研这项技能,对工艺质量的追求近乎苛刻而又永无止尽,对自己从事的看似简单的工作有着发自内心的自豪感。他们兢兢业业,乐于为产品质量的哪怕是一小点提高而付出巨大的心血,与此一脉相承的是,他们将产品质量出现瑕疵视为耻辱,他们断不能容忍一件质量不合格的产品从自己的手上流出,到市场上以次充好。

 

  责任感是工匠精神的源泉

 

  虽说工匠精神直到最近才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但高技术工人在中国各行各业的供不应求则是由来已久。与近些年来高校毕业生的一职难求相比,职业教育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多年来持续居高不下,这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但尽管如此,与巨大的需求相比,技术工人的市场供给还是严重不足。据北京电子信息技师学院副院长傅伯龙提供的信息,北京电子行业的技术工人近年来数量增长较快,但到现在占比也只有20%,难以满足行业的需求。

 

  为了推进现代职业教育,有不少企业开始参与到职业院校的教学过程之中。中国三星便是这样的企业之一,该公司于2014年启动了职教项目“Tech Institute三星技术专家培训计划”,试图利用多年来在电子行业的丰富经验和技术资源,与全国多所职业院校合作,为中国培养具有一技之长的未来技术人才。

 

  在项目的运营过程中,除了让学员掌握精湛的手机维修等方面的技能之外,三星同样十分注重让学员建立起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工匠精神的培养就是其中的应有之义。

 

  在三星电子企业沟通部的崔冉看来,工匠精神有两个方面的涵义:一是技术要过硬;二是要有责任感。技术培训是三星公司之所长,通过在师资、教材、教学设备等方面的创新和投入,该项目让那些具有强烈的学习意愿的学员不难掌握到足以致用的技能。而除此之外,三星公司希望这些学员还能承担起对社会的责任。“做Tech Institute这个项目,我们的思路是,先改变青少年,再通过青少年改变社会,将爱心传递下去。”中国三星副总裁王幼燕说。

 

  不久之前,中国三星组织一批快要毕业的学员去天津教当地的空巢老人学习使用手机。这些学生面临毕业,多少还有一些胆怯,对自己的技能不够自信。帮助老人学习用手机,这是一个技术历练的机会,能够让他们对自己产生更多的信心:原来我学到的东西对这个社会还这么有用。与此同时,对空巢老人的关爱也能够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对这个社会负有责任。而责任感,正是滋养工匠精神的源泉。(编辑 张述冠)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打印
主办:江苏省中小企业协会 江苏省民营企业发展促进会 江苏省乡镇企业家协会
地址:南京市西康路1-8号河海大厦2楼 邮政编码:210024
联系电话:025-83205664 83750941 83750942 传 真:025-83205664 邮箱:Jsnpec@sina.com
版权所有:江苏省中小企业协会 苏ICP备12011549号-1 技术支持:chem960化工网 免责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