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治局近日召开会议,研究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提出确保实现今年经济社会预期发展目标,确保“十三五”规划实施开局良好。会议指出,要有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保证财政合理支出,加大对特困地区和困难省份支持力度。要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同时,注重抑制资产泡沫和防范经济金融风险。
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闭幕后,中央政治局立即召开会议部署四季度经济工作,凸显对“十三五”开局之年经济发展的重视。按惯例,中央政治局12月可能还将召开一次会议,以分析全年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加上今年4月和7月召开的2次会议,中央政治局极有可能年内召开4次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会议,说明我国宏观经济当前面临的复杂形势,亦显示党中央对经济工作的高度重视。
与7月会议相比,此次会议所处的经济背景发生了一定变化,决策层开出的“处方”自然也随之改变。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相关数据显示,经济存在再度走弱的可能,因此,当时的会议强调“坚持适度扩大总需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并更加注重细节引导,如强调“减税降费”的宽财政作用、强调“引导资金向实体和基建领域”等。
最新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7%,其中一、二、三季度均增长6.7%,经济增长的稳定性不断提高。同时,1-9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8.4%,工业利润回归平稳增势,活力渐增;服务业增加值279890亿元,同比增长7.6%,继续“领跑”经济增长,且新经济活力有所激发,推动服务业转型升级。整体而言,我国经济“稳增长”压力有所缓解,但从微观层面看,经济走势继续分化,地区、产业、企业之间增长情况差异较大,经济运行中的矛盾和问题仍然较多。
因此,在财政政策方面,此次会议除继续明确“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外,更强调了“有效”、“合理”。展望未来,积极财政政策的发力将更加注重针对性和精确性,需求托底,供给攻坚,在规模上保持适度,发力点则是此次会议要求的“加大对特困地区和困难省份支持力度”。
从金融数据看,今年以来,我国M1、M2增速“剪刀差”一度持续扩大,显示资金并未真正流入实体经济最需要的领域,而是大量涌入金融、房地产等领域,助推了资产泡沫。以房地产行业为例,单月个人按揭贷款在新增人民币贷款中的占比一度达到八成,随后虽有所回落,但占比仍在四成左右。在大量资金的推动下,我国诸多热点城市的房价出现了一波明显涨势。
在此背景下,继7月政治局会议提出“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隐患”,并将“抑制资产泡沫”列为“降成本”的重点后,此次会议更进一步强调抑制资产泡沫的重要性。强调“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同时,注重抑制资产泡沫和防范经济金融风险”,凸显决策层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可以预见,在“抑泡沫”和“防风险”成为政策关注重点后,未来货币政策将更注重“精确滴灌”,合理引导资金“脱虚就实”,进入中小企业、三农、两创等领域。同时,随着财政政策的发力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货币政策亦将配合相关措施,进一步发挥乘数效应,推动实体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来源:上海金融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