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高级研究员张斌的研究表明,中国经济增速已经连续三个季度处在6.7%的水平上。但种种迹象显示,6.7不会是经济探底故事的结束。
2017年或将最困难
回顾过去,可以发现中国宏观经济近十多年的运行当中的周期性现象。自2001年以来,中国经济共经历了四个半宏观经济短周期,平均每个周期14个季度,目前中国经济正度过第五个周期的波峰,将进入房地产和信贷驱动的经济周期下行阶段,并将于明年下半年进入探底阶段。按照这个思路,一年之内,中国经济特别是周期性行业在增速上将处于下行周期。
中国经济
未来一两个季度经济增长会比较稳定,但是,最困难的阶段,将出现在3-4个季度以后,也就是进入2017年下半年,经济周期下行将进入探底阶段。而这一轮中国经济的增长企稳,主要是依靠了房地产市场和基础设施投资。抛开这两项的贡献,中国经济的增长很可能不达标。
中国经济如何脱困
在接下来的这段时期,为了破解“风险三角”,以下三点措施需要同时并行:首先,应该考虑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和长期性,不要拘泥于短期数据目标,应逐步放开经济增长目标区间。
第二,边际资本产出率的上升意味着任何刺激政策的效果都会大打折扣,如果经济持续下行,会对投资者造成很大伤害,很多市场经济方面的负面预期可能与经济不能稳定增长相关。所以,适当的稳增长是有必要的,但是稳增长的措施必须要有节制,不能采取“运动式”的方式。
第三,加大改革力度,补短板将是改革措施的重中之重。补短板即是打破经济增长瓶颈。短板的内容很清楚:工业部门的升级和人力资本密集型服务业发展,后者将是补短板的真正难题。人力资本密集型服务业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可以由私人部门承担的,如教育、医疗、金融服务、通讯、交通等,二是由政府承担的服务和建设工作,比如公共服务、社保、环保、公共基础设施等。在以上两个领域,需要管制政策有重大突破,需要政府职能有重大改革。改革需要价值观或者利益格局的重大转变,渐进的做法是在价值观冲突中找折中,在不完善的现有政府职能中找突破口。
来源:搜狐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