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讯 11月14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告,人民币(6.8178, 0.0088, 0.13%)汇率中间价报 。分析人士认为,美元指数(99.5790, 0.4261, 0.43%)持续反弹,创下近1年新高是人民币汇率走软的主要因素。美元指数被认为是我们人民币的反风向标,美元指数越高,我们人民币的被动贬值压力就越大。
12月初意大利将举办制宪公投,潜在的政治风险导致欧元(1.0787, -0.0042, -0.39%)近期走势不振,从而助涨了美元。
6.80确实是汇率的整数关口,但是某国内资深交易员道出了很关键的一点:6.8不重要,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长期横盘的6.83一线才是关键。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何帆、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博士朱鹤、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助理李蕊联合发表署名文章,齐齐发声:本轮人民币贬值压力主要来自于外部,不必过度恐慌。短期来看,应关注美联储加息可能引发的市场震荡;长期来看,央行应该继续加快汇改,让人民币汇率尽早实现自由浮动,从根源上消除贬值预期。
其实除了美元兑人民币在贬值,还有一大堆国家的货币在陪着我们贬。此外,如下图所示,我们对欧元、澳元(0.7543, -0.0001, -0.01%)、日元、新西兰元(0.7084, -0.0053,-0.74%)、新加坡元(1.4163, 0.0042, 0.30%)、瑞士法郎,这些都是发达国家经济体,全部在升值。
海通证券李迅雷新兴经济体货币超贬的逻辑很简单,因为相对于发达经济体的可自由兑换的国际货币而言, 它们的流通性和可兑换性都差,主权信用评级也差。这好比一个是主板股票,另一个是新三板股票,前者的流动性很好,财务透明度也高,估值水平当然可以比后者高。从理论上讲,风险溢价通常等于流动性溢价加上信用溢价,新兴经济体货币的风险溢价率较高,故超贬现象就成为常态。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