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能源局近日公布了《生物质能发展“十三五”规划》。生物质能是全球继石油、煤炭、天然气之后的第四大能源,成为国际能源转型的重要力量,但仍处于发展初期。
中国中小企业信息网讯 近日,能源局公布了《生物质能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到2020年,我国生物质能基本实现商业化和规模化利用。生物质能年利用量约5800万吨标准煤。生物质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500万千瓦,年发电量900亿千瓦时。生物质能产业新增投资约1960亿元。
《规划》提出,我国将大力推动生物天然气规模化发展。到2020年,初步形成一定规模的绿色低碳生物天然气产业,年产量达到80亿立方米,建设160个生物天然气示范县和循环农业示范县。
《规划》明确,在具备资源和市场条件的地区,特别是在大气污染形势严峻、淘汰燃煤锅炉任务较重的京津冀鲁、长三角、珠三角、东北等区域,以及散煤消费较多的农村地区,加快推广生物质成型燃料锅炉供热,为村镇、工业园区及公共和商业设施提供可再生清洁热力。
在农林资源丰富区域,统筹原料收集及负荷,推进生物质直燃发电全面转向热电联产;在经济较为发达地区合理布局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加快西部地区垃圾焚烧发电发展;在秸秆、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比较丰富的乡镇,因地制宜推进沼气发电项目建设。
在玉米、水稻等主产区,结合陈次和重金属污染粮消纳,稳步扩大燃料乙醇生产和消费;根据资源条件,因地制宜开发建设以木薯为原料,以及利用荒地、盐碱地种植甜高粱等能源作物,建设燃料乙醇项目。加快推进先进生物液体燃料技术进步和产业化示范。到2020年,生物液体燃料年利用量达到600万吨以上。
《规划》提出,将落实国家有关可再生能源优先利用和全额保障性收购的要求,建立生物质能优先利用机制,加强对燃气、石油和电网企业公平开放接纳生物质能产品的监管,确保生物天然气、液体燃料、生物质发电无障碍接入燃气管网、成品油销售网及城乡配电网。
同时,发挥中央和地方合力,完善支持生物质能利用政策措施体系。制定生物质发电全面转向热电联产的产业政策。研究出台生物天然气、生物质成型燃料供热和液体燃料终端补贴政策。积极支持民间资本进入生物质能领域。引导地方出台措施支持现有政策之外的其他生物质发电方式。
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生物质资源丰富,能源化利用潜力大。目前我国可利用生物资源量可转换为能源的潜力约5亿吨标煤,随着造林面积的扩大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生物质资源转换为能源的潜力可达到10亿吨标煤,占我国能源消耗总量的28%。目前我国生物质能技术研发水平总体上与国际处于同一水平,在生物质气化及燃烧利用技术、生物质发电、垃圾发电等方面居领先水平。
业内人士表示,生物质能产业有多种用途,从固体燃料到液体燃料,以及碳、电、热联产项目都有很好的发展前景。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生物质能源将是一个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