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工业与信息化部官网的消息,3月1日下午收盘之后,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 、科技部以及财政部四部委公布了关于印发《促进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的通知,以加快提升我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能力和水平,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这个通知公布的时间还是很合理的。本来我们已经在《2017开篇重头戏:两只还没有上天的猪》中已经有了重点布局,一般我只在周末的周记里面进行讨论更新,但是这个通知对于我们的布局影响比较深远,想了想,还是做个解读,算是给老朋友们解惑。
官网上对于文件的大致解读是这样的:
动力电池是电动汽车的心脏,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产业发展。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的通知》(国发〔2012〕22号)以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4〕35号),加快提升我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能力和水平,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汽车行业组织、重点高校、整车和动力电池主要生产企业开展专题研究,会同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等有关部门于2017年2月20日联合印发了《促进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
结合国际上对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趋势的判断,《行动方案》提出分三个阶段推进我国动力电池发展:2018年,提升现有产品性价比,保障高品质电池供应;2020年,基于现有技术改进的新一代锂离子动力电池实现大规模应用;2025年,采用新化学原理的新体系电池力争实现技术变革和开发测试。具体提出5个方面的发展目标:一是产品性能大幅提升,2020年动力电池系统比能量力争较现有水平提高一倍达到260瓦时/公斤、成本降至1元/瓦时以下,2025年动力电池单体比能量达500瓦时/公斤;二是产品安全性满足大规模使用需求,实现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生产和使用;三是产业规模合理有序发展,2020年行业总产能1000亿瓦时、形成产销规模400亿瓦时以上的龙头企业;四是关键材料及零部件取得重大突破,2020年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骨干企业;五是高端装备支撑产业发展,2020年实现装备智能化发展、制造成本大幅降低。
为实现未来产业发展目标,《行动方案》提出了建设动力电池创新中心、实施动力电池提升工程、加强新体系动力电池研究、推进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提升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快建设完善标准体系、加强测试分析和评价能力建设、建立完善安全监管体系、加快关键装备研发与产业化等9项重点任务,以及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产业发展环境、发挥产业联盟作用、加快人才培养和引进、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等5个方面的保障措施,并明确了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的落实部门。
《行动方案》的制定和发布,科学规划了汽车动力电池行业发展目标、进一步明确了任务和措施,有利于加快提高动力电池产品性能和质量水平,提高我国产业发展核心竞争力,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充分发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作用,积极做好《行动方案》的任务分解和宣贯落实工作,加快推动我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发展。文件全文链接
http://www.miit.gov.cn/n1146295/n1652858/n1652930/n3757018/c5505456/content.html
这个解读确实比较权威的,表明了国家对于汽车动力电池行业发展的重视,也指明了发展方向和路径,更重要的是给出了重要里程碑节点,与此同时也给出了实实在在对于这一行业发展的利好消息。但是这份文件是个总的纲领性文件。由于这份文件将是很长时间里对于汽车动力电池行业分量最重的政策性文件,必须认真对待,寻找投资者需要的重点信息。
第一、我们要相信这份简略的技术发展路线图。根据我的经验,近几年,但凡这类设计技术发展路径的规划,几乎没有闭门造车之嫌,向来都是集行业内各重要龙头机构的领军人物之智慧,而从中也会在一定层面上体现主要前沿企业和科研院所的意志。所以,除非你是业界顶尖的砖家,否则不要另辟蹊径,胡思乱想,思考的路径就是沿着这个规划走。
第二、整个阶段性规划实际上就是按照“十三五”、“十四五”来同步开展。“十三五”一期至2018年,总体目标就是性价比,保障供应,根本目的是把产业基础打好,上中下游建线充分,同时在补贴减少的的前提下,为新能源汽车站稳脚跟提供足量的产品;二期至“十三五”结束,在安全性,能量密度等方面进行改良的产品大量供应,解决一些目前新能源车的续航里程短等痛点,进一步提高新能源汽车对于传统汽车的竞争力;“十四五”的目标更加宏伟,单体比能量达500瓦时/公斤在现有技术看来是很有挑战性的,不在于能够实现而在于能够安全、稳定、大规模的进行产业化,很有点类似石墨烯的挑战的味道。所以未来不能把眼光局限于目前的常规技术,如果想要长期投资于此行业,要注意深入了解新的技术的突破,尤其是文件中提到的具有代表性的锂硫电池、金属空气电池、固态电池等。
第三、产业的发展从注重产品供应逐渐转向龙头企业的培养,可以想见未来动力电池行业将进行不停地行业整合,恐怕很多政策也将会向优秀企业倾斜,另外动力电池行业内部的资产重组应该更容易获得监管部门的通过。
第四、在进行远期投资时要注意这一新兴行业中智能化制造的嵌入。因为新的产业崛起时肯定会伴随着同时代前沿技术的协同,所以对于符合这一特征的公司投资与规划应该引起更高的关注。
第五、对于文件中提到的9项重点任务:动力电池创新中心、实施动力电池提升工程、加强新体系动力电池研究、推进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提升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快建设完善标准体系、加强测试分析和评价能力建设、建立完善安全监管体系、加快关键装备研发与产业化,要在未来投资中进行对标,从以往的企业发展和投资获利经验看,凡是能够参与完成国家重点任务建设的企业单位,往往也是标准、政策制定的理事长、副理事长单位,政策倾斜力度也更大,更是行业领头羊的标准配置,在此行业的发展历程中要细细持续观察。
第六、对于正负极、隔膜、电解液等关键材料的研发制造企业要进行遴选,挑出具有研发实力机制先进的公司进行投资,而不是一味看生产规模。未来还有一个可能的关注点就是动力电池的用后处理,本次文件是把节能与环保结合在一起的,后面新能源车上量之后一定会出现此方面的投资机会。
第七、确定性的政策性扶持与优惠,将为动力电池行业带来实实在在的利好。比如动力电池产品符合条件的,按规定免征消费税;动力电池企业符合条件的,按规定享受高新技术企业、技术转让、技术开发等税收优惠政策。同时对于真正跑出来的领军企业将享受特别优待,在融资、重组等方面将影响深远,因此,投资决策不能只考虑现时估值还要考虑行业地位。
这份文件不起眼,却是对未来数年动力电池行业影响最深远的政策修订,既表明了国家意志对于汽车行业动力电池新能源发展的决心和态度,又显示了足够的雄心与信心,同时也不吝各种潜在利好。在这之后,优秀的上市企业将在2017年开始逐渐享受到政策利好的呵护,这也是整车补贴消减后的后续对于行业上游的继续扶持。
对于这个受到政策持续关注的新兴行业,行业的整体成长性极高,值得大家深入研究。
来源:搜狐财经 作者:摩尔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