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联储3月加息概率预期高达95%
证券时报网
据新浪财经报道,美联储主席耶伦在上周五的公开演讲中表示,联邦公开市场委员将在3月的议息会评估就业和通胀表现,“进一步调整联邦基金目标利率可能是合适的”。这是到目前为止耶伦对3月加息问题做出的最明确的表态。
美联储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将在3月14-15日召开议息会议。据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联邦基金目标利率观察工具,目前市场对美联储3月加息的概率预期已经从一周前的30%大幅上升至80%左右,对6月份加息的概率预期上升至90%以上。
高盛上周发布系列报告,连续上调对3月份加息概率的预期,最新预期已经高达95%。高盛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哈祖斯表示,耶伦的最新表态是一个非常强力的信号,表明美联储将在即将召开的这次政策会议上采取行动。
摩根士丹利也发布报告指出,由于核心通胀升温,预计美联储3月将会加息,同时将今年全年的加息次数预期从此前的两次上调至三次,将2018年的加息次数预期从此前的三次上调至四次。
2.重磅事件密集而至 两会 非农 两央行决议
金融界
本周有诸多重磅事件,3月6日-12日当周,中国“两会”进行时,同时美国将在本周五公布2月非农报告,这将是美联储下次利率决议前最后一份重磅数据报告。另外,澳洲联储和欧洲央行将公布3月利率决议。
上周,美联储主席耶伦表示,如果经济符合预期,3月份加息是合适的。而副主席费希尔则强烈支持美联储同僚近期发表的信息。市场对于美联储3月加息的概率预期飙升至94%。其他多位美联储高官,包括杜德利、威廉姆斯、布雷纳德在内也均发表了较为鹰派的言论。
另外,上周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国会的首次讲话表现中规中矩,提到将对美国移民体系进行全面改革,并誓要为中产阶层大幅减税,但没有给出关于刺激政策的新细节,颇让市场失望。
欧洲方面,据IFOP民调:71%选民希望菲永其退出法国总统竞选,因其爆出家人吃空饷丑闻。法国中右翼总统候选人菲永称,将继续参选法国总统。另外,据法国媒体报道,法国共和党要员AlainJuppe不会取代菲永成为党内总统候选人。
对于欧盟委员会希望英国如数支付600亿欧元“分手费”一事,英国议会一些议员认为英国和欧盟如果无法达成一份双方都满意的协议,那么英国脱欧之后没有法律义务继续为欧盟预算买单。英国政府律师也认为,英国脱欧后有权不支付欧盟600亿欧元的补偿金。
能源方面,美国能源服务公司贝克休斯公布,本周美国活跃钻机数增加七座,至2015年10月来最多的609座,连升第七周。
俄罗斯能源部数据显示,该国2月原油产量持平于1月的1111万桶/日,减产量仍保持在10万桶/日,仅相当于同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达成的减产协议要求水准的三分之一。不过,OPEC成员国履约执行率上升至约94%。
上周公布的欧元区通胀数据显示,欧元区2月通胀率劲升至2%,一举超过欧洲央行的通胀目标,这给该央行带来要开始讨论何时以及如何缩减非常规刺激措施的压力。
3.欧洲央行左右为难 欧元进退为难
金融界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周内举行了其就职之后的首次国会演讲。在本次演讲中特朗普抛出了其总额超过万亿的财政刺激计划,税改与基础建设并行。大规模的财政刺激预期推动了周内美元的强劲攀升。美联储官员们在周内频繁发表了明显鹰派的讲话,美联储主席耶伦也暗示如果经济数据符合预期将会在3月中旬启动加息。下周五美国非农就业数据以及在美联储利率决议当中的通胀数据的表现将会对加息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周内,除了美国的非农就业数据之外,欧洲央行的利率决议更受关注,近期德国的通胀数据超过了2.0%的目标,这也使欧洲央行的货币宽松之路变得更加艰难。另外,马上到来的荷兰以及法国大选更是影响欧元区生死存亡的关键事件。
美联储月内升息概率超过90%
美国总统特朗普带着其财政刺激和税改方案周内首度在国会亮相。在本次的会议上特朗普的讲话隐其锋芒可谓是中规中矩。虽然没有公布更多的细节,可是1万亿美元的财政刺激计划本身就有巨大的吸引力,这也给美联储年内加息步伐的加快提供了更多的动力。在3月16日美联储利率决议之前,美联储众多官员亮相给本月的加息背书、造势。美联储主席耶伦更是表示如果经济数据允许,美联储在3月加息是可行的。目前,美联储月内加息的概率由年初的30%攀升至90%。
3月10日的非农就业数据以及美联储利率决议当周的通胀数据只要不出现太大的意外,美联储将会在3月启动本年度的第一次升息。这也会对美元指数形成新的支撑。
欧洲央行周内难有行动
美联储升息预期升温,近期的欧洲央行却面临更大的困境。近期欧元区的通胀数据重新接近欧洲央行2.0%的目标,德国通胀更是超过了2.0%的目标范围;失业率也跌破了10%;经济增长步伐的加快也使欧洲央行进一步宽松的预期降温。虽然欧元区的经济见起色,但是马上到来的荷兰和法国大选有可能引发新一轮的退欧潮也使欧洲央行难有新的行动。周内支持退欧的政党领衔勒庞支持率下滑也给周五的欧元提供了支撑。这也说明了在欧元区各国大选尘埃落定之前会对欧元走势形成影响,避险情绪也会对国际金价形成一定的支撑。
下周整体市场走势分析与预测
最近一段时间美元指数以区间格局运行,非美货币以及黄金和白银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动荡。虽然周内美元指数上涨过程中有一定的延续性,非美货币以及黄金和白银也有下滑,但是这一走势在周五再度发生变化,这也说明了最近市场的整体氛围并未改变。在接下来的两周时间美国的非农就业数据以及美联储利率决议前后美元仍然会保持相对的强势。
美元指数中期上行到103.85遇阻回调,近期回调到99.20获支撑企稳回升,在对中期上行高点形成突破之前,美元指数运行过程中的反复持续。美元指数近期虽然摆脱了99.20低点,但是在向上运行过程中带有一定的反复,这也限制了美元指数区间内向上的幅度和力度。
从三个欧洲货币欧元、瑞郎和英镑的走势来看,欧元和英镑经过前期的连续下跌之后,近期一直围绕下落的低点调整,在调整过程中带有明显的反复,同时下落动能也明显占优势,这也使欧元和英镑的跌势持续。瑞郎近期虽然也有下落,但是其下落的幅度明显较弱,同时运行过程中也带有低斜率、反复性强的特征,这也使瑞郎未来倾向于进一步的下行。欧洲货币中欧元、瑞郎和英镑走势的分化也使未来很长时间内的动荡持续。
商品货币澳元和加元上行到各自的中期调整区间上沿遇阻重返区间内部运行,区间上沿遇阻也出现了快速的回落,这也使商品货币澳元和加元中期区间格局持续,由于周内的下落动能明显占优势,周内仍有下落空间。
亚洲货币日元周内上涨到中期高点111.60附近遇阻回落,虽然局部的下落动能占优势,但是整体是对今年年初以来上涨的阶段性调整,这也使日元经过连续的调整之后将会启动进一步的上行。
瑞郎和日元的相对强势,也表明未来一段时间避险情绪仍然占据相对的优势。
黄金从去年12月15日至今一直延续了相对的强势。周内黄金上行到1263.80遇阻回调,局部回调动能略占优势,这也使黄金在下周周初仍有回调压力,关注黄金回调的力度和幅度,预计黄金回调获支撑重新启动中期的上涨。
周内美元指数先扬后抑,非美货币以及黄金也以先抑后扬格局运行,这也使下周在欧洲央行议息会议以及非农就业数据公布前后整体市场的动荡局面也持续。
4.机构:货币政策可能将延续边际收紧
财新网
2017年M2同比增速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均被下调。研究机构认为,货币政策试图实现微妙的平衡,货币政策将延续边际收紧。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中性,今年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余额预期增长均为12%。要综合运用货币政策工具,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合理引导市场利率水平,疏通传导机制,促进金融资源更多流向实体经济。
2017年货币政策保持稳健中性,M2和社会融资总量预期增速比2016年下调1个百分点,和去年底的实际增速相比大体平稳。
去年年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155.0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1.3%;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155.99万亿元,同比增长12.8%。去年M2和社会融资规模余额预期增长目标为13%。
中金公司宏观分析师刘鎏认为,由于目前CPI处于2%至3%的黄金区间,并且受基数因素影响CPI同比增速短期内将大幅下降,因此近期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的可能性不大。但是PPI房地产价格涨幅较高,年初以来国内外需求保持强劲增长,我们预计未来货币政策将逐步退出宽松。
国信证券宏观分析师董德志认为,M2增速下调,预计货币政策维持中性。由于当前阶段M2实际增速水平仅为11.3%,而目标规划为12%,因此在一定时期内,货币政策更多是采取中性观望态度,并无过多动力去提高政策基准利率,并引导M2继续下行。
总体来看,他认为,中国的货币政策将保持稳定中性的局面,预计未来货币条件主动性收紧的概率不大。
瑞银集团中国首席经济学教汪涛表示,货币政策边际收紧,货币政策试图实现微妙的平衡。信贷增速目标仍然相对稳健,但最近明显货币市场收紧,凸显了央行货币政策试图在稳增长和控杠杆防风险之间保持平衡的困难之处。鉴于国内通胀预期升温、海外利率上行,再加上决策层力图推进金融去杠杆,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将持续偏紧,这将推高国内市场利率。
但是,汪涛认为,政府依然需要信贷政策相对宽松来为支持稳增长。因此预计保持银行间利率保持高位,同时收紧资管业务和影子信贷监管,但具体措施落实可能循序渐进,以避免导致整体信贷增长突然大幅减速。
5.美联储:从“数据依赖”到“先发制人”?
华尔街见闻
美联储主席耶伦在上周五(3月3日)的讲话为联储官员近期轮番登场的鹰派演说画上了圆满的惊叹号。市场在一周左右的时间内,完成了对3月15日会议加息从“几乎不可能”到“几乎确定”的大转变。通常而言,“渐进加息”往往对应着渐进的预期引导,而本次加息预期的形成速度如此之快,甚至跳过了1月FOMC会议声明和会议纪要两个环节,直接以官员演讲的方式来完成,的确非同寻常。
美联储一直避免使用某种固定的规则来约束自己的货币政策决策,到了耶伦时代,这样的倾向更加明显。为了保持这样的自由裁量权,联储常常推动理论先行,以创新性的学术研究成果来对框架不断更新。
比如,联储通胀目标有“对称性”规则,耶伦就会说零利率附近的美联储应对通胀上行和下行风险的能力并不“对称”,从而在2016年迟迟不敢加息;又如,当联邦基金利率已经明显落后于泰勒规则,或者赋予产出缺口更高权重的修订版泰勒规则隐含的水平时,耶伦就有风险中性联邦基金利率已长期下降的理论加以抗辩;再如,当这一理论也难以支持联储错过2016年9月的加息机会之时,耶伦又适时抛出了“高压经济”理论;最后,当特朗普意外当选美国总统,市场通胀预期(而非实际通胀)大幅攀升之后,联储终于在2016年12月第二次加息,耶伦又亲口否定了她想真正的推行“高压经济”。
然而本次加息预期的引导却没有任何的理论准备。耶伦在3月3日的讲话之中,只是提到了经济进展将能够支持今年的三次加息,以及风险中性联邦基金利率在长期的回升。既然风险中性利率的下降是由人口老龄化和劳动生产率下降所引发,那么在这些条件并未改变的情况下,风险中性利率如何回升?
耶伦并未回答。加息如此急不可耐,已容不得理论的配套跟进,只能在稍纵即逝的时间窗口当中,强行引导。那么,她究竟在担忧什么?
耶伦即将面对的,是特朗普在美国经济周期接近成熟之时,将要开启的激进的就业创造计划。美国的劳动参与率看似距离67%的历史高点还有4个百分点,但是很多退出劳动力市场的人口其实是永久性的,一是因为退出之后的人口根本就没有需要工作的想法,最近的调查数据是这一比例的人口占到退出劳动力市场人口的94%;二是这些退出劳动力市场的人口里面55岁以上人口占到了57%,他们更加可能去选择提前退休;三是20岁以下年轻人的劳动参与率大幅低于历史是因为社会平均教育程度的提升。因此,美国只能通过将中青年人中退出劳动力市场的人口重新“挤回”,加上将失业率进一步压缩到4.5%的水平,来为特朗普一系列经济刺激提供劳动供应。我们的测算,在促使美国出现经济过热和通胀加速之前,最多可以提供730万就业人口供给。但这显然不足以满足特朗普总统的胃口,他希望在10年内为美国创造2500万个新增就业,因此每年需要250万个。也就是说,如果按照特朗普的计划运行美国经济,美国触及这轮超长扩张期的顶峰还有不到3年的时间。美国的潜在增速并不会因为特朗普的到来而迅速增长,但美国在第二次消费人口到来之前将逐渐暴露出储蓄不足的问题却会将储蓄-投资平衡带到一个新的均衡,从而使风险中性联邦基金利率再次上升,特朗普执着于重资本的商业模式,激进的投资计划无疑将加快这一进程。
或许这才是耶伦真正担心的。作为美联储主席,对特朗普政府的政策直接进行评论已经超出职责范围,然而不论特朗普的政策如何的缺乏细节,他大干一场的决心却已不可逆转,而通胀加速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如果说美联储过去的迟疑不决多少有些学究般的迂腐,那么如今这番雷厉风行的转身则像是被新总统的强悍作风激发的应激反应,“先发制人”的货币政策预调,不失为美联储的自由裁量权在新时期的创新运用之道。我们尚不能确定的是,特朗普政府,以及共和党人把持的国会,还会在多大程度上继续容忍这种主观决策代替客观规则的货币政策框架继续存在。
6.如期而至!德银宣布融资100亿欧元及重大重组
华尔街见闻
长期陷于亏损和诉讼泥潭的德意志银行终于宣布了他的融资和重组计划!
据路透报道,周日,这家德国最大的银行宣布,将出售6.875亿股新股,筹集80亿欧元。定价比周五收盘价19.14欧元折价约39%。该银行表示,它还计划出售其资产管理业务的少数股权和其他资产,进一步筹集20亿欧元。这是自2015年德银首席执行官John Cryan声称将发起重组以来的首次“大动作”。
2015年年中接手德银时,Cryan曾表示将尽力避免出售股票,因为这将伤害现有股东。此次出售股份,德银选择了股价复苏的时点。相比去年9月10欧元左右的最低点,德银的股价已接近翻番。不过,德意志银行股价周五下跌了1.3%。在筹资计划被报道之后,其在美国上市的股票又继续下跌。
此次股份出售后,该银行的普通股一级资本充足率将达到14.1%,其新设定的“较为舒适”的目标是在13%以上。而2016年底,这个指标仅为11.9%。2018年末,公司希望这个指标维持在12.5%。
作为重组的一部分,该公司计划从去年调整后的241亿欧元的费用中削减超过20亿欧元的成本。到2021年,德银还将再减少10亿欧元。同时其用于遣散和重组的成本预计将达到20亿欧元,且大多都将在未来两年内消耗。未来两年内,德银还将出售资产管理单位的少数股权,并将投资银行的一些资产出售,这将有助于筹集另外20亿欧元(21亿美元)的资本。
德银还表示,将重组其业务结构,将公司业务和投资银行都与全球市场结合起来。一年半之前,德银曾扭转了单独分拆投资银行的计划。该银行如今打算,继续保留其零售银行的消费业务部。
这些措施意味着德意志银行将只有三个业务部门:一家专注于德国业务的私人和商业银行,一家公司和投资银行,以及一个资产管理部门。
上个月17日,德银公布的投票权变更通知显示,中国海航集团已成为德意志银行的第四大股东,持股比例3.04%,投资金额超过7亿欧元。海航集团声称,“海航集团不排除今后适度提高参股比例,但比例不会超过10%”。
该银行周日同时宣布:51岁的财务总监Marcus Schenck和负责财富管理和消费银行业务的Christian Sewing将成为首席副执行官。德银将在适当的时候再物色一位新的CFO。
7.“把降低企业杠杆率作为重中之重” 债转股两会再掀热潮
华尔街见闻
昨日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求“把降低企业杠杆率作为重中之重”,并表示支持市场化债转股。一时间,债转股再度成为热门话题。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
要在控制总杠杆率的前提下,把降低企业杠杆率作为重中之重。促进企业盘活存量资产,推进资产证券化,支持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加大股权融资力度,强化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财务杠杆约束,逐步将企业负债降到合理水平。
这无疑给正在进行的国企改革释放了积极信号。《经济参考报》报道称,两会代表委员表示,下一步国企改革重点将是推动股权多元化、推动资产证券化;另一方面,随着债转股的具体实施措施制定出台,下一步将推动国企加快市场化法制化基础上的债转股,从而解决企业负债率居高不下的难题。
报道称,日前决策层已经安排相关职能部门专题研究降低企业杠杆率的综合措施,其中也包括债转股,相应的债转股的具体措施正在研究制定当中,总的原则是遵循市场化、法治化的原则进行债转股。
债转股标的原则上无限制
证券时报援引对中国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的采访称,债转股还需要一系列配套的法律文件出台,但原则上并没有限制,并非只有不良资产才可以债转股。
王兆星表示,即使是同一家企业,有的资产属于不良,有的资产并没有问题,需要银行进行筛选和打包。他解释称,此轮债转股是市场化运作,没有规模要求、没有指标要求、没有进度要求。
王兆星还提及,对于零售小微企业的不良贷款将考虑批量处置,因为都是小额、分散的,如果逐笔申报,整个手续和流程会比较麻烦。银监会正在积极与财税部门沟通,未来可以给商业银行更多自主权。
银监会主席郭树清在近日发布会上也表示,目前市场化债转股实施金额400多亿元,签约金额4300多亿元,规模方面并没有做预设。
但在当前商业银行法尚未允许银行直接持有股权的情况下,债转股如何开展?王兆星介绍了当前“债转股”的三种模式:一是不良资产转让出售给资产管理公司;二是鼓励现有银行利用具有投资功能的子公司开展相关业务;三是如有必要批准设立专门经营债转股的机构。
正制订债转股实施机构管理办法
上海证券报援引王兆星称,银监会法规部正在制订债转股实施机构管理办法,今年上半年差不多能出台。
所谓债转股实施机构,根据此前相关银行发布的公告,落地将为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比如农行拟设立的实施机构名为农银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00亿元,以该行的自有资金出资,为农行所属的一级全资子公司。
目前五大国有银行均已提出设立债转股实施机构的申请,但仍未落地。农行公告明确,农银资产拟专司债转股业务,主要经营和办理与债转股相关的债权收购、债权转股权,持有、管理及处置转股企业股权等经金融监管部门批准的金融业务。
上证报报道称,银监会2017年监管工作会议明确提到,要充分利用现有机构开展市场化债转股工作,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地方资产管理公司、信托公司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在市场化债转股中发挥积极作用,对确实需要新设子公司的,要积极论证研究,抓紧提出申请。
这次会议也明确要尽快制订新设市场化债转股实施机构试点管理办法,明确设立条件、业务范围、风险管理等事项。
来源:搜狐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