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廖群,信银国际首席经济师。
内地经济今年强势开局。 1季度数据好于预期,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6.9%,比去年4季度又提高了0.1个百分点;另一综合经济指标工业生产的增长更从去年4季度的6.1%反弹至6.8%。 需求方面,三驾马车的车速与去年4季度相比 “两加一减” ,投资增长从8.1%明显加速升至9.2%,出口增长更从0.4%强劲加速至14.8%,零售总额增长则从10.6%减速至10.0%。
鉴于上述数据,内地经济的企稳态势得以进一步确认。 1季度数据还表明经济增长的旧动能见底而新动能形成。 新动能即新兴产业的崛起。 1季度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3%,增速比整个工业高3.5个百分点;1-2月份计算器、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与专用设备制造业利润分别增长20.5%,23.3%与19.8%。
由此来看,内地经济新一轮增长的动能已然建立。 如果市场风险能够得到控制,宏观经济政策也继续予以支持,经济增长的势头可望继续走高,今年2季度GDP增长进一步上升至7%及3、4季度维持在此或以上的可能性是较大的。
但问题是,今后3个季度市场风险到底如何?政策又是否会支持继续走高呢?
去年4季度以来,笔者就一直强调今年内地经济存在三大风险,一是特朗普政府对中国产品的极端贸易保护主义,二是民间投资持续放缓,三是房地产快速冷却。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前两大风险已明显减小。 鉴于习近平主席本月与特朗普总统的会谈成果,以及最近美国财政部不将中国列为货币操纵国的行动,特朗普政府大幅提高中国对美国出口产品关税的可能性已显著降低。 同时,国内的民间投资自去年4季度以来已随着经济形势的改观而明显反弹。 但尽管如此,这两大风险还不能说已经消除。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细节还有待推出,多多少少还是要提高部分中国产品关税的,只是涵盖产品的范围与关税提高的程度问题。 鉴于内地很多外贸企业的毛利率在5%以下,即使是非极端性的关税调整对内地外贸企业与出口总额的影响也可能是很大的。 到底有多大,目前还很难说,要看关税调整的细节。 至于民间投资,由于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市场信心,在现时环境下波动较大,外围与国内经济形势的任何负面变化都有可能使其再度放缓,也需要继续观察。
另一方面,第三大风险,即房地产市场快速冷却的风险,却在上升。 去年10月20余个内地城市开启新一轮房地产调控以来,内地的房地产市场出现了局部性或结构性的调整局面。 一线及热点二线城市的房地产销售下滑,但更多的一般二线与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却在升温,使得直至今年1季度全国的房地产销售与投资的增长反而有所加速。 但3月底4月初期间,房地产调控力度加大,一线及热点二线城市从限购到限贷,又到限售,同时又有近20余个一般二线与三、四线城市也加入了调控的行列。 这就使得房地产市场快速与全面冷却的可能性正在增加。 如果成为现实,将从投资与消费两个方面拉低经济增长。 投资方面,房地产投资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的20%左右,如果急速放缓甚至下跌,必将大大拖累整体固定资产投资,进而经济的增长。 消费方面,住房相关的装修、家电、家具等占居民消费支出中很大的一块,如大幅减慢甚至降低,则严重地影响整体消费进而经济的增长。
所以,三大风险,虽总体在下降,但仍然存在并随时可能上升,不可忽视。 如果其中任何一个风险兑现,经济增长走高的势头被打断而重新放缓的可能性不能排除。
还必须关注的是,即使是上述三大风险不断降低,不能阻挡经济增长速度持续向上,但这是否符合中央政府的经济增长目标,进而如何影响宏观经济政策的走向呢?《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今年内地经济增长目标的完整表述为:“6.5%左右,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更好的结果”。 对这一表述,笔者的理解是,今年中央政府实际的增长目标仍为6.5-6.7%。 6.5%是底线,6.7%则是顶部。 至于为何6.5%是底线,很多人都知道与7年前政府所设定的2020年比2010年人均GDP翻番的规划目标有关。 那为何6.7%是顶部呢?这是由于政府已认识到现阶段不应追求过高增长,以为结构性调整或改革留出空间。 所以,能保住6.5%以上就可以了,不希望再高。 这从去年前3季度经济增长运行于6.7%时未推出任何减息降准等进一步的货币宽松,而4季度出现增长进一步上升势头时提高了中期借贷便利利率 (MLF),就可看出端倪。 今年则可能是,如果经济增长持续高于6.7%,政策将开始实质性收紧。 当然,收紧也将是温和的,不会将增长势头降低至6.5%,但可能足以使走高的势头冷却下来,至6.8%或以下。
基于以上分析,从风险与政策两个角度,经济增长都有可能在下半年有所放缓,全年呈现前高后低的局面。 其结果,全年经济增速预计为6.6 - 6.8%。
■ 编辑|徐冰莹,财华社财经编辑。
来源:搜狐财经 作者:港股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