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海楠
国家能源局近日发布8月份全社会用电量数据显示,8月份全社会用电量599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4%,环比7月的近4年最高纪录(增长9.9%)下降了3.5个百分点,也拉低前8月用电增幅至6.8%。从数据上看,作为用电大户的二产用电量同比增长2.6%,环比7月份下降10.8%或成为主要拉低8月用电量的原因,主要是有色、钢铁、电力生产和供应业等行业用电量环比减少。
对于8月用电量数据出现的增幅下滑,坊间舆论不乏担忧者认为是否预示经济形势出现疲弱预警。但根据官方有关负责人的分析认为,此次8月份用电量回落,除了气温的因素,还与短期经济尤其是工业的运行波动不无关系。
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也认为,随着经济企稳态势日益显现,用电量数据也呈现较大幅度上涨,至少当前受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一系列经济社会改革的积极影响,以及内外需的持续回暖,经济呈现出的趋稳回暖势头未减。因此,应对用电量数据变化保有理性,积极促进经济发展,通过产业部门的带动作用形成对电力产业的良性拉动。
毋需担忧,数据回落事出有因
如前文所述,之所以各界将焦点置于二产之上,对工业重燃担忧,其根源正是数据表现的差距上。数据显示,8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6.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14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7%;第二产业用电量3890亿千瓦时,增长2.6%;第三产业用电量931亿千瓦时,增长12.7%;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021亿千瓦时,增长16.4%。可见,第二产业2.6%的单月增幅的确拉低了整体用电量增幅。毕竟,环比7月份下降10.8%的较大幅度下滑,也的确让人心生担忧。
实际上,这样的势头在前8个月表现如出一辙。数据显示,1—8月,全社会用电量累计4157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80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5%;第二产业用电量29209亿千瓦时,增长6.1%;第三产业用电量5824亿千瓦时,增长10.4%;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5735亿千瓦时,增长6.8%。
而8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显示,工业增加值和固定资产投资等个别数据出现了一些放缓。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统计局等部门分析,短期的波动是受到一些非经济的因素,比如气候、基数等方面的影响,不一定能够代表整体的趋势。7、8两月的高温多雨天气对一些指标造成了一定影响。在高温多雨的情况下,不少工业企业停产检修,正常的生产经营受到一定的影响,对工业生产的同比增速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整体来看,8月份经济运行的基本面没有发生大的变化,生产需求比较稳定,经济结构调整继续推进,质量效益继续提高,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态势没有发生变化。
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近日在介绍相关电力运行情况时指出,从用电情况看,1—8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6.8%,增速较去年同期提高2.6个百分点。其中,一产、二产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8.5%和6.1%,增速分别提高3.4和4.1个百分点;三产和居民生活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10.4%和6.8%,增速分别回落0.6和2.9个百分点。二产用电对全社会用电增长的贡献率为63.4%,拉动全社会用电量增长4.3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用电同比增长6.7%。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三产用电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高于全社会用电增速8.0个百分点。
孟玮表示,从发电情况看,8月,全国水电延续上月正增长态势,当月发电量同比增长6.4%,增速较7月份提高6.2个百分点。1—8月,全国发电量同比增长7.4%,火电、核电发电量同比分别增长7.5%和18.3%,由于上半年来水较枯,水电发电量累计同比下降2.5%,但降幅收窄。
趋稳回暖态势未变,电力产业仍将受益
据了解,今年1—2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6.3%,3月份同比增长7.9%。但4月以来,用电量增速逐步回落,5月份同比增长5.1%,创年内新低。而6月又大幅提升1.4个百分点,同比增长6.5%。7月更是创下自2013年9月以来46个月间最高月度用电增幅。此次8月份用电量回落,除了气温的因素,的确与短期经济尤其是工业的运行波动不无关系。
中国人民大学发展中国家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彭刚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宏观经济同全社会用电量存在一定程度的波动相关性,以经济指标走势为参考依据,可以从社会发展角度判断电量的预期增长。相应的,社会用电量也同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经济过去一段时间的经济走势,并为下阶段经济发展带来一定预示。
一直以来,电力都被视为经济发展的血液和命脉,用电量更被视为研判宏观经济走势的重要风向标之一。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近年来电力消费也呈现减速换挡。根据国家能源局和中电联的有关数据显示,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至2016年,全社会用电量的年度同比增幅分别为5.2%、5.9%、14.5%、11.7%、5.5%、7.5%、3.8%、0.5%、
5.0%。不难发现,自2015年用电量创下近年新低后,2016年迅速回暖至5%的同比涨幅,背后正是基于去年以来的全球经济回暖以及国内需求释放以及一系列改革成果所致。
因此,在社会舆论对8月用电量数据波动出现担忧之际,准确把握和预判年度用电量增速显得尤为重要。
根据中电联的分析,综合宏观经济形势、外贸出口、服务业发展、电能替代、房地产及汽车行业政策调整、气温等方面因素,预计全年电力消费增长呈前高后稳走势。考虑到2016年下半年高基数因素形成的下拉影响(2016年下半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长7.2%,比上半年增速2.7%提高4.5个百分点),预计今年下半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速略高于4%;全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5%左右,增速与上年大体持平。若全国出现长时间大范围极端高温天气,则将导致全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速略高于5%。
彭刚认为,可以预计,随着一系列改革的深入推进,经济趋稳向好的态势会有所持续,这无疑也为电力产业发展带来一定利好,尤其是对加快转变电力结构以及电力发展方式顺应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明确了新的机遇。他认为,要尽快改变仍以火电为主要电力能源的用电结构,加紧推进电力结构的整体升级改造,同时保证质量,加快完成新能源核心技术的突破,确保风能、光伏发电科学高效地投入并完善电力结构。毕竟,这对全国整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