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写了一篇文章《关于投资的几点感悟,与大家探讨》,谈到为什么某些文件很重要,不是讲虚的,确实是其中蕴含着太多的信息量。以前我也觉得,读文件很枯燥,但是现在看来,文件读懂了,能指导投资实践,大方向不会搞错,这才是智慧。
主要矛盾的变化这一点我确实没有想到,但是之前也是有预期的。在我之前的那篇文章里面也已经提到了。经过三十年的发展,指导思想肯定有所变化,这一点都不奇怪。
为什么说主要矛盾从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已经转变为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状况之间的矛盾了呢?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落后的社会生产已经改观,主要表现就是各行各业生产都出现了过剩,总量过剩结构失衡的特点越来越明显,所以重点是要改变不平衡不充分的现状。这又回到了一个效率和公平的常规讨论话题。
效率和公平的话题是经济发展的常见话题,我们这里就不讨论了。现在讨论的是,在这个节点上,更多的提一些公平,可能会对我们的启示。举个例子,比如说环保核查,你说这个是不是会降低效率了?关停了很多工厂,确实这些经济效益都没有了,严格讲效率收到影响了。但是,环保推进严格了,人民享受到了更好的自然环境,这是一个公平的问题。凭什么这些工厂的资本家自己赚钱,却要让老百姓承担环境污染的成本呢?以前为了追求效率,牺牲了一些公平,现在都会找回来。
另外,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重点是理解“美好”这两个字,为什么加这两个字。换句话说,光生活需要(其实也就是以前所说的“物质文化需要”)还不够,还要“美好”,就是一种升级,需求的升级,消费的升级。这种“美好”具体而言,体现在住房、医疗、教育、休闲旅游、文化娱乐等各种方面,不是说有基本的供给就行了,起码要达到中等舒适的程度才能称得上美好。
主要矛盾发生转移,这个基础就是:基本上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解决了,总体上已经实现了小康。但是,这个时候,不是光有个基本问题解决就行了的,要更高级,就是我们上面所说的“美好”。矛盾是不平衡不充分,就要往平衡上面靠,往充分上面靠。
什么是往平衡上面靠呢?比如说,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有的地方富裕有的地方穷,这个时候就要多拉动一些地方经济。人口分布不平衡,是不是要多控制一些超级城市的人口,让人口向二线、三线汇聚呢?财富分配不平衡,是不是要多从遗产税、房产税、资本利得税等上面下功夫,实现转移支付?这些可能都是未来有可能考虑的政策选项。
什么是往“充分”上面靠呢?比如我们说的各种消费的升级,还没有实现充分有效的满足。归根到底,还是中高端的供给不足。这就要通过不断地推进供给制改革,让供给的质量再上一个台阶。这个时候就充分了。
在之前的矛盾里面,你投资的方向,就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现在,你的投资不能光去满足需求,还要满足对于“美好”的向往。就是说,供给的产品一定要是有质量的。现在供给从以前的量,转换到了现在量和质,双管齐下,都是很重要的。
来源:搜狐财经 作者:向小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