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江苏省中小企业协会官方网站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要闻导读

吴庆:2018年中国宏观经济预测的两套逻辑

添加时间:1/25/2018 4:25:43 PM 浏览次数:370

吴庆

中国东方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

首先,“中国经济已经走上高质量的增长”之说法,我个人并不非常认同。虽然2017年相对于2016年有了明显的进步,但我们应该关注这些进步是如何取得的。同时,2017年很大的进步是在去产能上,一系列的动作很大,效果很好,我国几个产能过剩的行业形式不错,最重要的是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避免了恶性竞争,让企业可以正常运转,甚至利润增长。但我国采取的手段超出了以往,我个人没有想到会采取这样的手段,并取得最好的效果。但是这种手段导致的副作用很大,这些行业不再有进步的可能,不再有新的产能产生,技术进步的可能性也被扼杀了。为什么这些行业利润不错却没有投资呢?我认为不是企业投资的动能问题,而是我们管制的手段不允许投资的增加。这导致的结果短期不会出问题,因为短期来看技术进步不重要,但中长期来看,技术进步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其次,到目前为止,中国经济和其它国家相比,竞争力还在。只有新的技术、新的商业才是动力所在,有这两个动力推动,中国经济的竞争力还是能保持稳定,甚至是增长。但是如果没有投资去维持去提升,过剩产能的行业无法取得技术进步,长期来看将存在问题。当前,我们目标是高质量增长,某些行业的趋势也走向高质量增长,但我们采取手段其实阻碍了某些行业走向高质量的增长。

再次,有报道称中国平均水平达到了美国同样的水平(5.8亿)。但我对这个问题有存在疑虑,中国居民为什么海外消费动力和规模那么大,我人为和人民币汇率当前的水平有关。一个高估的币制诱使居民提前到海外消费,诱使居民向海外转移资产,尽管我们采取了手段阻止居民向外转移资产,阻止向海外投资,但这无疑表明了一个信号:向海外投资资产是有利可图的。

而关于2018年的预测,首先是经济增长。现在我们关于GDP增长的目标有了另外一套逻辑。旧的逻辑是什么呢?到2020年实现翻番,我国为了实现翻番的目标达到了6.3和6.4增长的速度。按照这个逻辑,2018年把目标定在6.4、6.5以上就够了。但实际上我们在执行过程中,由于层层分解等原因,我们最终实现的增长和既定的目标略微高了一点,所以最终实现的目标可能是6.5、6.6,甚至6.7;而另外一套逻辑:十九大的报告几乎没有提到经济增长,我们现在强调高质量增长,中高速增长也不再提及。我们制定政策的时候相信的逻辑是L型的经济增长,不要看去年似乎有回升的迹象,但是我们当前中国经济仍然处在L型的增长过程中,并且呈下行状态。然而今年我们追求的目标到底哪一套逻辑呢?我认为很可能是两套逻辑都存在,但都存在的情况下,哪一个要求更高,我们的目标就是哪个。其中第一套逻辑在制定目标的时候可能会占据上风。

再一点是2018年可能出现的不确定性。首先,严监管对流动性的影响有比较大的不确定性,在预测2018年经济走势的时候是成为相当重要的一个变量,但是这个变量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很好的预测机制,不能对做出相对较好的预测。大概来说,今年上半年随着监管程度越来越严,对于境内流动性和经济增长性产生了负面的影响。在今年某个时间节点,监管变化的趋势会出现变化,当严监管的趋势稳定下来,甚至反方向变动的时候,市场流动性将发生反方向变化。另外关于市场流动性,我要阐述一些对全球流动性的看法,到目前为止还有不少的报告在对全球流动性的论调同几年前一样。2013年初预言美联储提前退出QE;预言全球流动性在不远的将来收紧;市场的变化从2014年的年终到2015年年终做出反映,到2016年进行加息,之后连续加息。但是美联储加息的步调一致是处于鸽派加息的状态。在鸽派加息过程当中市场对美元利率的走势是单边的利息,此状况下,市场对人民币汇率形成单边升值是一样的,同时市场流动性也比较宽松。在2016年、2017年可以看到汇率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美元贬值没有出现方向性的判断,但是美元贬值的幅度超出了我们的预测。简单来说,全球流动性会保持比较高的水平。而2018年国内流动性的收紧,可能会导致境外资金向境内的流动。

最后提一下我对2018年的看法。我们去年年底做出了一个预测:中美关系可能会成为影响中国经济的一个负面因素。中美关系已经过了最好的时期,在未来一段时间里,美国可能会对华不够友好,这会影响到中国分享世界经济增长的分享的程度。之前我说过外部世界出现复苏的状态,2017年最大的意外就来自于外部,另外一方面来自于我们的努力,其实就是政府的投资。2018年尽管世界经济复苏,我国也会分享到好处,但是由于贸易摩擦等相关变化,中国分享到的好处将不如2017年。

来源:人大国发院

打印
主办:江苏省中小企业协会 江苏省民营企业发展促进会 江苏省乡镇企业家协会
地址:南京市西康路1-8号河海大厦2楼 邮政编码:210024
联系电话:025-83205664 83750941 83750942 传 真:025-83205664 邮箱:Jsnpec@sina.com
版权所有:江苏省中小企业协会 苏ICP备12011549号-1 技术支持:chem960化工网 免责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