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江苏省中小企业协会官方网站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要闻导读

转型期风险防范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下)

添加时间:4/9/2018 9:57:33 AM 浏览次数:569

【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需加强对经济失速、老龄化和产业空心化等风险的防范。为了防范系统性风险,要研究和建立重大危机的预警、应对机制,要有效释放局部风险并隔离不同类型风险,保持宏观经济稳定。还应通过深化改革,利用速度优势和制度红利化解发展中的经济社会风险】

吴振宇 何建武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时,实体经济面临的三个重大风险

不同国家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时面对的增长环境和条件不同,风险挑战也会不同。当前,中国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金融风险多发,实体经济面临多种挑战,其中经济失速、人口老龄化和产业空心化成为重要风险点。

1.经济失速是引发系统性风险的关键环节。中国面临经济、社会、外部冲击等多种风险。从风险间相互激发与传导的视角看,经济增速变化是最重要的渠道。

比如房地产风险带来经济增速下降后,可能会对地方财政的可持续性带来冲击,使其在应对社会问题时资金动员能力下降。而收入分配等社会问题如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将会影响到经济增长,进而影响企业盈利能力,推高负债率和风险。经济增长失速既是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风险相互扩散的重要渠道,也是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风险相互扩散的重要渠道,同时还是外部风险向内部扩散的渠道。

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关键点是将经济增速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上。实现此目标有现实需要也具备可操作性。从生产要素看,政府控制着土地等重要经济资源,其投入节奏会对经济增速带来重要影响;从负债情况看,地方政府债务较高但中央政府仍有提高债务率的空间,可以通过债务转移调节经济增速。

2.人口老龄化将给经济增长带来冲击。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更多源于老化的人口年龄结构与现有经济社会体制间的不协调所产生的矛盾。这种冲击既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既有中短期的,也有长期的。最为直接的冲击就是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和劳动力供给的变化;而间接的冲击则涉及生产率、储蓄和投资、财政和社会保障系统、医疗和养老服务、货币金融体系等各个方面(如图1所示)

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DRC-CGE模型),人口老龄化加重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长的速度更快下滑。通过对比可以发现与假设人口年龄结构不变相比,未来35年间人口老龄化加重情景下经济增长的速度年均要低0.7个百分点左右(如图2所示)

导致此影响的原因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人口老龄化导致劳动力的供给数量更快地下滑。由于老龄化加剧,到2050年劳动力供给数量将下降接近20%,未来35年劳动力供给下滑的速度年均将加快0.6个百分点。由此将导致经济增长速度年均放慢0.3个百分点左右。二是人口老龄化导致居民储蓄能力下降。三是人口老龄化导致政府的相关支出增加。第二、第二方面叠加的结果是,人口老龄化加重情景下2050年投资率将低8个百分点以上。由此导致经济增长速度年均放慢0.4个百分点左右。总体来看,人口老龄化加重的主要风险表现为经济增长速度的更快下滑和政府财政可持续的风险。

3.产业“空心化”将带来基础性风险冲击。产业“空心化”往往是转型国家在产业升级过程中遭遇的一项重要风险。主要表现为面临“双重挤压”:一方面国内劳动力等要素成本的较快上升使得低端产业面临其他发展较为落后国家的竞争压力,如果升级不畅将面临低端产业过快转移至其他落后国家;另一方面创新能力的不足使得中高端产业的发展面临发达国家维护自身市场的压力,如果不能及时培育自身的创新发展能力,向中高端产业升级也将受挫。短期来看可能会带来较大的就业压力,长期来看更多面临经济失速风险。

根据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DRC-CGE模型)测算。如果假设产业空心化情景下未来15年出口的增速比基准情景下放慢一半,通过模拟可以发现,与基准情景相比,未来15年经济增长的速度年均将放慢0.5个百分点左右。另外,在产业空心化情况下,经济还会面临持续通缩风险。

有效防范化解转型期风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经过近40年的高增长,企业预期整体乐观,习惯将问题后延,风险处置往往不彻底,地方政府对转型升级困难估计往往不足。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需要强化风险意识,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研究和建立重大危机的预警、应对机制。风险多发期,风险应对能力下降,需要加强危机的预警、应对机制建设。针对经济、金融、社会领域的可能风险点,评估其危害和扩散路径,建立应对机制。特别要加强对银行不良贷款、房地产存量等关键数据的统计工作,为科学判断风险,设立应对预案建立基础条件。

2.有效释放局部风险,防止系统性风险爆发。风险累积是特定历史时期不可避免的代价,应对风险应把握节奏,通过时间换取空间。防止风险继续扩张的同时,不主动刺破泡沫,引导其逐步释放。针对房地产、过剩产能、金融等风险突出的领域,应研究相关机制,防止风险继续累积,缓释既有风险,建立局部风险的减压阀。

3.隔离不同类型风险,防止相互触发和共振 。研究风险相互传递机制,在经济、金融、社会风险之间建立防火墙。重点可放在加强社会安全网建设、加强金融体系监管等领域。未来几年将是国际经济金融风险的高发期,需要重点关注贸易保护主义、美元加息可能触发的风险,防止国外的风险向国内蔓延。

4.保持宏观经济稳定,防范系统性风险爆发。各类不同风险扩展到其他领域的主要渠道是经济失速。创新宏观调控方式,在促进经济稳定、促进经济转型、防范经济金融风险间取得平衡。根据国内经济形势和外部冲击情况,提高调控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5.通过深化改革,利用速度优势和制度红利化解风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其一,深化改革是培育增长新动力的核心环节,改革不到位,中高速难以稳定,也就难以跨越中等收入门槛。其二,深化改革是直接化解相关风险的重要手段。当前需加强推进金融监管体系改革,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其三,深化改革是从根本上防止风险累积的主要手段。应加快房地产领域的改革,使其回归居住本源,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降低经济杠杆率。

(作者分别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

来源:中国经济报告

打印
主办:江苏省中小企业协会 江苏省民营企业发展促进会 江苏省乡镇企业家协会
地址:南京市西康路1-8号河海大厦2楼 邮政编码:210024
联系电话:025-83205664 83750941 83750942 传 真:025-83205664 邮箱:Jsnpec@sina.com
版权所有:江苏省中小企业协会 苏ICP备12011549号-1 技术支持:chem960化工网 免责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