炜言大义 本报记者 张炜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高莉近日表示,创新企业存在投入大、风险高、易被颠覆等特点,加之A股历来有炒作新股、炒作题材的情形,创新企业上市初期可能出现被炒高之后出现较大幅度回落的风险。证监会特别提醒境内投资者要充分认清创新企业的投资风险,谨慎参与试点企业的投资,不要跟风炒作、盲目追高,有效控制投资风险。
境内外市场均有创新企业上市后股价大幅调整的案例,令不少投资者蒙受损失。港股市场上,众安在线、易鑫集团、雷蛇等去年下半年以来上市的新经济企业,遭遇跌破发行价的尴尬。而在A股市场上,顶着“独角兽”光环的华大基因在炒新高潮过后被“腰斩”。华大基因是去年7月上市的新股,发行价13.64元,开板当日的收盘价被炒高至109.18元。该股去年8月中旬至11月中旬掀起第二波炒作,于11月14日盘中最高上涨至261.99元。华大基因之后震荡回调,今年6月15日收于115.35元,较去年11月的炒作高点累计回调达55.97%。
股价被“腰斩”后的华大基因,仍令投资者感到“恐高”。一方面,该股目前较发行价的涨幅超过700%,动态市盈率高于100倍,意味着仍可能存在估值回调压力。另一方面,华大基因炒新火爆与其上市初期流通盘偏小有很大关系,目前只流通4010万股,而7月14日将有20644.60万股解禁流通,占总股本的51.60%。此前,多只炒新过度的次新股在大额限售股解禁时遭遇股价大幅跳水。例如,无锡银行去年9月25日跌停,9月22日至26日累计跌幅达17.03%,起因是60700.17万股限售股解禁,流通股由18481.15万股猛增至79181.32万股。张家港行今年1月24日有65347.70万股解禁,占总股本的36.15%,1月24日和25日均跌停,1月26日又大跌4.68%。
华大基因2016年与2017年业绩同比增幅分别为26.93%、19.66%,今年一季度业绩同比增长6.71%。该股股价大幅炒高,透支了业绩增长潜力。与绩优增长的蓝筹股相比,华大基因近两年业绩增幅并不特别靓丽。这提醒投资者理性预期创新企业的业绩增长前景。正如市场人士所称,创新企业具有投入大、风险高、易被颠覆等特点,即便“独角兽”经营规模做得较大,但不能称之为成熟,业绩仍有大幅波动的可能。与蓝筹股相比,“独角兽”很难达到让投资者放心投资的要求。更有观点提醒,投资者需要保持一份冷静,避免“独角兽”变成“毒角兽”。
高莉此次还指出,创新试点企业能否被市场接受、被投资者认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司上市后长期持续的业绩表现,取决于公司能否为广大投资者带来长期稳定的回报,尤其取决于发行定价的合理性。合理的估值定价是投资者获得合理回报的基础,更是市场稳定运行的基础。发行价格如果定在不合理高位,将可能导致上市后破发等一系列问题,影响创新试点企业的形象,损害投资者和市场各方的利益。
市场人士分析认为,在A股市场现行发行制度下,新股基本上都采取低价发行策略,像港股市场上的“独角兽”那样快速跌破发行价的可能性很小。但投资者需要看到,过度炒新带来的估值风险相当大,有可能出现“一级市场中签稳赚,二级市场追入套牢”的局面。近期上市的“独角兽”开板后大幅回落。药明康德6月15日较上市后的炒作高点累计下跌27.61%;工业富联6月14日、15日分别下跌9.45%、3.05%。
从华大基因到药明康德、工业富联,这些股价波动的案例,告诫投资者理性看待创新企业的投资风险,不要成为盲目追高的牺牲品。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