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行发布《2018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说不搞大水漫灌,但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已经大水漫灌了。货币之水能否漫溢至实体,则是目前债市最核心的问题。业界人士分析,流动性已经接近超级宽松的状态,而我们不能完全将其归咎于货币政策,偏窄的输出通道也是流动性宽松的另一个推手。而且即使流动性陷阱坐实,我们也无需担忧货币政策就此收紧。
【流动性陷阱】
流动性陷阱是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的一种假说,当利率降低到无法再降低的地步时,任何货币量的增加,都会被单位以“闲资”的方式吸收,因而对总体需求、所得及物价均不产生任何影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一般是从利率下调刺激经济增长的效果来认识流动性陷阱的。按照货币-经济增长(包括负增)原理,一个国家的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来改变利率。像货币供应量增加(假定货币需求不变),那么资金的价格即利率就必然会下降,而利率下降可以刺激出口、国内投资和消费,由此带动整个经济增长。如果利率已经降到极低水平,那么单靠货币政策就达不到刺激经济的目的,国民总支出水平和利率都不会发生变动。
来源:北京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