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娜
8月23日,备受瞩目的中美最新一轮贸易谈判结束,未取得明显突破。同一天,特朗普政府对16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25%的关税措施正式生效。中方随后出台了同等规模、同等力度的征税措施。中美贸易摩擦继续发酵。
对我国GDP影响有限
今年3月23日,美国政府宣布基于所谓“301调查”结果,对500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加征25%的关税,由此,中美贸易摩擦白热化。此后,对于美方一意孤行、出尔反尔,一再发出贸易摩擦威胁并不断升级事态的行为,中方被迫采取对等反制措施。
自7月6日开始,中美双方向彼此价值340亿美元的商品互征关税。8月23日,双方对额外160亿美元的商品互征25%的关税。中美贸易摩擦再次升温。
从总量看,500亿美元占中美两国经济的比重非常有限。根据西泽研究院的研究,结合出口和进口弹性的影响,且考虑我国采取相同反制措施的情况下,美国对自我国出口的500亿美元商品加征25%的关税,将拖累GDP增长0.03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影响有限。但仍须注意,若贸易摩擦持续升级,对双方的不利影响将会扩大。
或引发通胀上行压力
因贸易摩擦所引发的市场担忧,可能会在通胀预期方面有所体现。自7月6日中美开始互征关税,7月CPI同比增速2.1%,环比上升0.3%,环比处于近6年来的次高水平,显示7月通胀有所抬头。
相关市场人士分析称,加征关税或已传导至国内物价,并有可能引发下半年通胀上行。如果贸易摩擦进一步升级,且原油价格上行延续,叠加人民币贬值造成的输入型通胀影响,下半年可能会存在一定的通胀压力。
例如,截至目前,中美贸易摩擦虽未对外贸进出口和实体经济产生实质性影响,但对大豆、钢铁等大宗商品市场将产生明显影响。数据显示,自今年6月中美贸易摩擦以来,大豆的现货价格和期货价格都发生了较大变化。今年6月,中国累计取消了61.5万吨美国大豆订单。7月23日,中国再次取消了16.5万吨美国大豆订单。
中国农业科学院近日发布报告认为,中美双方互相加征关税,将会导致美国对中国的大豆出口额下降约50%,同时,中国进口大豆价格也会上涨5.88%。
此外,据统计,2017年,中国进口大豆约9553万吨,前三大进口来源国分别为巴西、美国和阿根廷。由于对美国大豆进口需求量巨大,即便中国今后从别国进口大豆,仍无法填满这个巨大的“窟窿”。国家发改委已经在制定减少动物饲料蛋白质的办法,应对大豆减少。
此外,豆粕含有44%的粗蛋白,不仅容易获得,而且价格适中,因此,成为全世界最常见的猪、家禽和奶牛配合饲料的蛋白源。根据上海钢联农产品网的分析,在正常蛋白使用中,菜粕和玉米酒糟DDGS是与豆粕替代量最大的品种。但中国从2017年1月份开始,对美国进口的DDGS实施征收40%以上的反倾销税和10%以上的反补贴税,DDGS进口之路基本被关闭。而在菜籽压榨方面,中国进口能力在1200万吨左右,去年实际进口475万吨,理论上还可增700万吨,但也无法满足。中国赖以大豆生存的动物饲料行业因此遭遇危机,除了养殖业,有报道称,至少有20家大豆压榨工厂减产或停产。
不过,也有分析认为,从长期来看,由于进口多元化及可寻求替代品如菜油籽、面籽等,国内大豆及豆粕价格涨幅将会十分有限。
再看钢材,2017年我国对美直接出口钢材占总出口的1.6%,如果考虑转口贸易,2017年我国对美出口钢材占比为7%以内,对钢材出口的直接影响有限。但长期来看,若贸易摩擦范围扩大化,美国采取对更多国家加征钢材关税,则将强化对我国钢材出口的抑制作用。
在市场人士看来,加征关税将引起进口商品价格上涨,若进口商品主要分布在原材料和中间商品,会通过产业链的上游向下游传递推升通胀;若进口商品主要分布在消费品,则将直接提升居民购买价格。
贸易摩擦长期化趋势值得警惕
此前不久,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如果中国政府不改变当前知识产权结构、产业补贴计划和关税结构并购买更多的美国产品,那么将对中国每年出口至美国的5000亿美元产品全部征收惩罚性关税。
“从市场投资人的角度来看,如果说中美贸易摩擦是一个长期化的趋势,而且从经贸领域向其他领域扩散,导致中美关系全面的结构性变化,未来我们发展的外部环境、内在条件都会发生深刻变化。”8月26日,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毕吉耀在公开场合如此表示。
在中美贸易摩擦的背景下,两国并未停止沟通,也尝试寻找符合双方利益的解决方案,以弥合贸易分歧。中方一直愿意向美国提出一些开放市场的措施,增加对美国能源和农产品的进口,并保证人民币不会大幅贬值。但在美方看来,这与美国政府官员在5月提出的一份要求广泛让步的清单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不过,那份清单被普遍视为不切实际。
如今,在美国国内,越来越多的公司表示,他们将开始转嫁因关税导致的成本上涨,这些举措将反映在最终的商品价格上。与此同时,如何权衡关税的影响,正成为美联储的一项挑战。
决策者表示,在提高关税以及由此引发的报复成为通胀隐忧的同时,贸易摩擦还可能拖累企业信心,促使企业搁置投资,从而抑制经济增长。
尽管目前中美贸易谈判缺乏实时性进展,但中国扩大开放的步伐并未减缓。需要提醒的是,中美贸易摩擦的持续酝酿以及美联储预计年内还会加息两次的预期,也将会对我国金融市场、金融开放和金融运行产生一定的冲击,甚至可能还会影响金融体系的正常运行。因此,需要采取更加宏观的整体思维和更为灵活的施策工具。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